温宿县癫痫病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临时服用抗癫痫药物管用吗 预防BB癫痫

临时服用抗癫痫药物管用吗 预防BB癫痫

时间:2023.10.18 19:50 作者:温宿县癫痫病医院

临时服用抗癫痫药物管用吗

不建议临时用药,因为用药是一个系统的、必须遵医嘱的并且是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治疗方案应该循序渐进,药量也需要根据病人自身状况进行调整的,病发时临时服用药物是可以救急的,但效果并不好,并有潜在风险,所以不建议临时用药。同时临时服用抗癫痫药物是不管用的,因为抗癫痫药物有一定的作用浓度。用药期间是要遵循1个长期服药的规律,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才能起效。药物的递增和递减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临时服用1次药物,没有很大的效果。还有当患者急性癫痫发作时,当时会牙关紧闭,药物不能经口自行下咽,即使药物可以下咽,但是药物的起效却很慢,一般要在半小时后才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此时癫痫的症状已经被控制。所以癫痫药物不能临时口服一次,也不能没有规律的使用。

预防BB癫痫你要做到这些

癫痫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俗称的羊癫疯,如果孩子患上了癫痫,对他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平时要避免孩子的大脑皮层受到过度的刺激,此外也要了解一下,孩子患上癫痫该如何去处理。

一、孩子患癫痫的原因

1.有癫痫病史

家庭里有人曾经患有癫痫病或者心脏畸形的,或者是孩子患有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那么孩子患上癫痫病的几率就比较大。

2.脑发育不正常

脑发育不正常,也是导致孩子患上癫痫病的一个原因。孩子在胎儿时期,如果受到病毒感染、放射线照射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胎儿的大脑受到损伤,那么就容易导致孩子患上癫痫病。

3.颅脑疾病

孩子患有某些颅脑疾病的,如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等,就容易患上癫痫病。

4.环境因素引起

环境因素也是引起孩子患上癫痫的一种原因,农村发病率会比城市里要高,而且男性的发病率比女性也要高。

5.其他因素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的、精神受到严重刺激,或者是孩子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的情况,那么孩子也容易患上癫痫病。

二、孩子患癫痫怎么办

孩子患癫痫病症状发作的时候,家长要马上扶着孩子,不要让他突然跌倒撞伤,然后用纱布或者毛巾卷成卷,垫在孩子的上下齿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孩子在发作期间咬伤自己的舌部。不要让孩子面部着地地倒在地上,那样容易造成呼吸道堵塞。如果孩子的牙关处于紧闭状态的,那就不要去强制性掰开孩子的嘴巴了。同时要帮孩子解开衣领和裤带,让孩子保持呼吸顺畅。后,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的,千万不要耽误了病情,要马上送医院治疗。

三、如何预防孩子癫痫

作为孕妇,要定期做好产检,避免意外造成孩子患上癫痫;而对于孩子来说,平时要保护好孩子,以免孩子发生脑外伤;不要让孩子的大脑皮层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不要接触有害的声音和光线刺激,让孩子的情绪和精神都处于稳定的状态,是预防孩子癫痫发作的一个有效方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癫痫综合征包含什么

常见的癫痫综合征包括:

①小儿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这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癫痫综合征之一,约占小儿癫痫的1/5,有遗传倾向,大多在5~10岁起病;癫痫发作与睡眠关系密切,呈简单部分运动性发作,常泛化成全身性发作。

②儿童失神癫痫:有遗传倾向,多在5~7岁起病,发作频繁,但智力正常;典型失神发作时突然中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凝视,一般持续5~15秒恢复,可继续发作前的活动,患儿对发作不能回忆。

③婴儿痉挛:绝大多数为症状性,多在3~8个月起病,发作时突然头与躯干前屈,似点头状,可连续出现数次至几十次痉挛发作;少数可突然头与躯干背屈,发作时可有尖叫或微笑,双臂前举,呈拥抱状;绝大多数病例智力显著迟滞。

④Lennox-Gastaut综合征:起病多在2~5岁,常见肌阵挛、强直、失张力及非典型失神等多种发作,也可有大发作。发作频繁,并常因跌倒而受伤。智力发育落后或倒退。半数以上有脑损伤的历史,部分可由婴儿痉挛症演变而来。本型多数治疗困难,预后不良

⑤获得性癫痫性失语:1.5~13岁起病(4~9岁多发),病前发育正常,逐渐发生听觉失认,导致失语。3/4病例伴惊厥发作。有多动、暴躁等行为异常,智力一般正常。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癫痫综合征的分类及危害 小儿癫痫的病因有哪些

下一篇: 小儿癫痫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儿童常用抗癫痫药物的剂量参考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