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惠医疗互联网医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院动态 > 李蕴铷主任哪些胆囊息肉不能留,要尽早治疗?

李蕴铷主任哪些胆囊息肉不能留,要尽早治疗?

时间:2022.07.18 14:48 作者:北京四惠医疗互联网医院

李蕴铷主任医师表示,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影像学可以说帮助了很多人筛查出了“疾病隐患”,我们常常会遇到,体检报告单上注明的息肉就是个“典型代表”,虽说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组织增生,但不能排除“恶变”的风险。

通常胆囊息肉分类为瘤性息肉和非瘤性息肉两种,李蕴铷主任医师告诉大家,前者相对于后者来说“恶变”的几率较高,需要患者引起重视,尽早采取中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消除恶变隐患。后者相对较稳定,正常生活就可以。

李蕴铷主任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肝胆分会常务理事。

擅长:长期从事肝硬化、肝癌和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脂肪肝和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等各种慢性肝胆疾病的诊治。

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西医结合学专业,先后师从国医名师、著名中医肿瘤内科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朴炳奎教授。从事内科疾病临床工作28年,先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工作,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损伤、各种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肝癌、胆囊结石、息肉及各种胃肠慢性疾病和各种常见肿瘤疾病的中医防治有丰富临床经验。

李蕴铷主任医师表示,胆囊息肉多数为良性,定期观察即可

胆囊息肉主要是指胆囊粘膜的表面隆起并突向腔内的一类病变,也被叫做“胆囊隆起性病变”,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较常见原因是因为胆固醇的沉积,摄取过多的胆固醇或脂肪后会堆积在胆囊壁上,慢慢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球一样的突起物,不过谁会“不幸中招”是由体质决定的,并非肥胖或者脂肪含量高的人就会容易形成,此外与胆结石没有必然联系。我们俗称它为胆固醇性息肉,此外腺瘤、腺肌症也极为常见。

一般来说胆固醇性息肉不属于新生物,因此不会发生恶变,而且绝大多数都没有症状表现,生长较为缓慢,因此专家都会建议定期观察即可,除非胆固醇性息肉脱落成为胆囊结石的一部分,出现吃完东西后上腹胀满、右上腹隐隐作痛等表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作息,可寻求手术方式解决。

另外两种腺瘤性息肉和腺肌症则不同了,均建议手术治疗,腺瘤性息肉是一种真正的胆囊肿瘤,而且会慢慢长大有癌变的几率,数据统计高达10%。因此为避免癌变出现,一旦发现腺瘤性息肉都建议手术治疗。而腺肌症和腺瘤性息肉需要手术切除的原因不同,腺肌症是由于胆囊黏膜和肌肉层的增生与憩室造成,在超声下可以明显的看到一条‘彗星尾巴’状,是一种良性的增生疾病,临床上很少出现癌变,但由于容易和胆囊癌相混淆,所以需要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出现下列情况都建议手术切除

虽然胆囊息肉多数为良性,没有任何症状不适,可保守治疗,但现实情况是,当我们照B超时,很难从外观上去辨认息肉属于胆固醇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或腺肌症等,一旦混淆,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后果,发展成为胆囊癌,预后很差。

因此专家建议当胆囊息肉难以抉择时,如果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都建议手术治疗:

1、息肉直径≥1cm,尤其属于单发息肉;

2、息肉的直径虽然小于1CM,但定期观察后发现息肉快速增长,增长幅度大于2MM;

3、患者有胆囊息肉且合并急、慢性胆囊炎;年龄超过50岁,合并有胆囊结石;

4、在超声检查下,发现胆囊息肉血供丰富,怀疑癌变者。

如果患者初次检查胆囊息肉小于1cm,一定要在3个月后或者半年进行一次复查,如果息肉大小没有变化,再延长至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如果属于单发息肉,且大小接近1cm者,再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无论如何发现胆囊息肉先不用过于担心,可到我院肝胆外科门诊进行就诊。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 邹煜明医生讲述慢性萎缩性胃炎5大常用诊治方法

下一篇: 这6种病很容易被拖成癌症,北京四惠医疗互联网医院尽早治疗

推荐医生

热门文章

在线咨询 根据病情快速匹配专家 免费预约 免费预约,快速就诊 就诊指南 一对一指导,放心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