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称:新种新冠疫苗的好处大于风险
发布时间:2021-08-16 13:33:08
发布时间:2021-08-16 13:33:08
5月28日下午,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陈斌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当天广州增5例无症状感染者。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周斌指出,广州市此次疫情有两个特点:一是感染者之间有明确的传播链条;二是病毒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力很强。
时隔近300天后再次出现本土病例,让广深两地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速度明显提速。接种新冠肺炎疫苗是防控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全球各国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感染和传播采取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5月28日当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疾控”)首次公布全国新冠肺炎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信息。
数据显示,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4月30日,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接种新冠肺炎疫苗2.65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1434例,报告发生率为11.86/10万剂次。
“我国新冠肺炎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中疾控表示,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收益远大于风险。
接种速度明显加快
近日来,我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速度明显加快。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截至5月27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肺炎疫苗58436.0万剂次。
广州、深圳两地市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意愿空前高涨。
5月21日,广州公布荔湾区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当日,全市单日接种疫苗数量达39万剂次,创下3月以来的最高纪录。这一纪录被迅速刷新。5月27日,在广州市疫情发布会上,广州市卫健委副主任陈斌说,广州疫苗的最高单日接种量已达到51万剂次。
“受疫情影响,市民接种疫苗的热情高涨,预约量急剧上升。”陈斌称,近日,微信小程序的新冠肺炎疫苗预约系统由于点击量太大,出现使用问题,“有市民着急就跑去疫苗接种现场,这会造成聚集(感染)风险”。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5月27日12时,广州市共开设了428个接种点,约2000个标准接种单元。全市累计接种疫苗达到867万人,1148万剂次,18-59岁人群接种率达到64%。其中,近300万人已经完成了全程接种。
深圳市、广州市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均突破了1000万剂次。深圳市披露,截至5月24日,该市累计接种疫苗超过1123万剂次,接种806.51万人。粗略计算可得,5月20日至24日,深圳平均每天接种量为24万剂次。
接种收益远大于风险
就具体不良反应来看,中疾控公布的数据显示,一般反应26078例,占不良反应总数的83%,发生率为9.84/10万剂次;异常反应5356例,占比17.04%,报告发生率为2.02/10万剂次;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为0.07/10万剂,发生概率在极其罕见(低于万分之一)的范围内。
疫苗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以及异常反应。其中,一般反应主要指一过性、轻微的机体反应,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如免疫原性等)所引起,主要表现症状有注射部位疼痛、红肿、硬结,发热乏力、倦怠、食欲不振或者轻微皮疹等,一般2-3天后可自行好转,或经过对症处理后可痊愈。
一般反应中报告头晕、乏力或恶心等主观症状的约40%,发热及局部红肿、硬结等有客观测量指标的中重度症状相对较好,其中≥38.6℃的发热10.44%,直径>2.6厘米的红肿占2.59%、直径≥2.6厘米的硬结占1.17%。但上述症状多为一过性,适当休息后可自行消退。
异常反应则主要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等。
在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报告例数相对较多,但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过敏性休史、喉水肿等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极其罕见,及时救治后通常无严重后果。
中疾控称,部分国家也报道了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情况,大多也以接种部位疼痛、红肿以及发热、头痛、恶心、腹泻、疲倦、四肢疼痛等全身症状为主。个别也报告了严重过敏等不良反应事件,经评估认为部分严重过敏反应可能与疫苗相关,其他事件还在持续监测研究中。
“目前评估认为,严重异常反应发生率极低,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收益远大于风险。”中疾控表示。
中疾控同时还指出,有些情况并不在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范畴之内。例如因疫苗质量问题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