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冠疫苗有什么作用 打完疫苗后的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1-08-03 13:08:57

最近几天好多人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咨询张医生,我爱人怀孕了或者正在哺乳期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或者我是一名肺癌患者能不能打新冠病毒疫苗等等。为什么最近几天这么多人都在咨询这个接种的事呢,我想主要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要求尽量去接种,另外反映出大家对新冠病毒疫苗了解甚少,基于此原因,我收集了一些有关新冠病毒疫苗的资料,总结几点如下,希望对大家有用,不到之处还请指正批评。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的新发传染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常见发热、乏力、干咳等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重症感染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疫情已蔓延至全球,对全球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为什么我们要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目前我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的风险,接种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接种疫苗的人群越多,拥有免疫力的人就越多,这样就能够有效控制新冠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既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保护他人的作用。

3、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在中国是什么情况?

世界上有五种方式生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蛋白重组、腺病毒载体、核酸疫苗和减毒活疫苗。目前在中国上市的新冠疫苗有4个,其中3个是灭活疫苗,1个是腺病毒载体疫苗。

4、哪些人可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对象为18岁及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对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前,需结合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暴露风险以及疫苗适用人群等情况,评估接种疫苗的必要性。

5、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1)对疫苗中任何成分(包括辅料)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和发热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5)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

6、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程序和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共接种2剂,间隔2-4周(以具体疫苗产品说明书为准),接种间隔时间不能提前,因不能及时接种可以推后。建议尽早接种尽早保护。接种途径是肌肉注射,最佳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

7、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接种后可能出现疼痛、红晕、肿胀、硬结、瘙痒等接种部位不良反应;以及头痛、发热、疲劳/乏力、肌肉痛、咳嗽、恶心、头晕、厌食、呕吐等全身反应。以轻度反应为主,一般不需处理。

8、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够对身体能保护多久呢?

目前临床研究数据还无法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现有监测数据显示,新冠病毒自然感染者中再次发生感染并发病的现象十分罕见,据此推测,新冠病毒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至少可以持续半年以上。

9、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

1)接种后应在接种单位的留观区域留观30分钟。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2)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适当安排休息。接种当天不洗澡,不剧烈运动;3)接种后一周内避免吃平时未吃过的食物,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4)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部分人在接种疫苗后12-24小时左右发生。局部反应表现为接种部位出现红肿浸润并有轻度肿胀和疼痛;全身反应表现有发热,多数为低热(38℃以下),部分人在发热同时伴有头疼、乏力、肌肉酸痛和周身不适,个别人可伴有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一般反应通常在2-3天内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只是在此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对较重的局部和全身反应可直接到医疗机构进行对症治疗;5)一般接种疫苗后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在接种后留观30分钟内出现,请及时告知接种点医生。现场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处置。如果离开接种点后发生一般反应以外较严重反应,请及时到医院就诊。到目前为止,任何疫苗的保护效果都不能达到100%。少数人接种后未产生保护力,或者仍然发病,与疫苗本身特性和受种者个人体质有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