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浴能提高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力吗?洗冷水浴的好处与坏处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7-26 14:52:45

冷水浴是利用水温、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强身健体的方法,是一种利用自然因素锻炼身体的好方法。初秋,天气渐渐变冷,这正是进行冷水浴的好时机,冷水浴能提高机体对寒冷刺激的适应力。当身体接触冷水刺激时,皮肤的血管会急剧收缩,使大量血液流向人体深部组织,继而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这样全身的血管都得到了舒缩,血管一舒一缩的锻炼,可以增加血管的弹性,以预防疾病发生。

进行冷水浴锻炼时,由于血液的重新分配和骨髓造血功能的增强,可以增多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从而使人的精力充沛。在进行冷水浴的同时,用力揉搓及按摩皮肤,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对提高心脏的锻炼程度,及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调节能力都是很有益的。浴后休息可消除疲劳,有利于睡眠。持之以恒进行冷水浴锻炼,对增强免疫力有巨大帮助,也可以提高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有人称冷水浴是“血管体操”,这是因为冷水浴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而秋季的自然水温正处于这一范围内。很多人都喜欢进行冷水浴,那洗冷水浴对身体有何好处呢?冷水浴可以预防感冒。人体经常感到冷水的刺激,能促进肌肉的紧张收缩,并迅速作出抵御反应,以增强人体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尤其是在秋天,人体很容易感冒,而常洗冷水浴,则可预防伤风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冷水浴还能美容。冷水浴能加强皮肤和皮下组织的营养供给,加快皮脂的分泌速度,使肤色更加红润而有光泽,富有弹性,不易招惹皮肤病。此外,适当的水流刺激,对皮肤、肌肉也会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洗冷水浴还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当人体受到冷水刺激时,皮肤表层的血管会加剧收缩,大量血液流向身体内部组织和器官,使内脏血液增加。为了抵御寒冷,皮肤血管又会迅速地扩张,大量血液又流向体表,使皮肤变红。同时冷水浴还有助于预防高血压,防止动脉硬化。冷水浴可提高神经系统功能,是一种强烈的良性刺激,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振奋精神。

尽管冷水浴对健康很有益处,但是洗冷水浴也有很多讲究,不是随便就可以洗的。如果方法不当,不仅起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反而会伤害身体,因此一定要学会科学地进行冷水浴。

应循序渐进洗冷水浴。冷水浴应从温度较高时开始,坚持每天进行。冷水浴宜从秋天开始,千万不要在不习惯冷水浴的条件下,突然在寒冷的天气开始,可以先用冷水洗脸,之后再洗冷水澡,或是先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身体,过一段时间再改用温水淋浴,逐天降低水温,直到完全可以适应冷水。总的原则是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洗浴时间由“由短渐长”。

冷水浴与热水浴相结合。身体健康的人可将冷水浴和热水浴结合起来,这样就加大了水温的变化对人体的刺激,更有利于提高抵抗力,促进身体健康。

常见的冷水浴有五种。脚浴,将双足浸在水中,水温可从20℃左右开始,逐渐降到5℃左右;头面浴,用冷水洗头洗脸;淋浴,先从35℃左右开始,逐渐降到用自来水洗浴;擦浴,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要太猛,时间不宜过长;游泳,体质很好的人可以选用这种方法,如果没有进行过一定的锻炼,千万不要贸然采用这种方式,以免出现意外。

最好在早上进行冷水浴,大汗之后不宜进行冷水浴。冷水浴时要做好身体的准备活动,忌进行剧烈运动。洗浴先从四肢开始,再按顺序过渡到躯干、头部。冷水浴之后,用毛巾将身体擦干,注意保暖。冷水浴的时间。冷水浴的时间长短应根据个人体质、天气变化而定。天气越冷,时间就应越短,以不使全身颤抖为佳。通常皮肤起鸡皮疙瘩是冷水浴的禁忌信号。另外在餐前、饥饿时或刚吃完饭,都不宜洗冷水浴。

冷水浴治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冷水浴虽然对一些慢性病有治疗作用,但必须要事先征求医生的意见。如果是急性或亚急性疾病,严重的心脏病,严重的肺结核等病症,则不宜进行冷水浴。

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冷水浴。进行冷水浴对人体健康有很多好处,但是冷水浴也并非适合每个人。对冷水皮肤过敏者、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风湿病、高热病人及坐骨神经痛者都不能进行冷水浴。

温馨提示

冷水浴是强身健体、自我锻炼方法的一种,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秋天天气逐渐变冷,正好是开始冷水浴锻炼的好时机。进行冷水浴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刚开始时,可先用冷水洗脸,再慢慢地过渡到用冷水洗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