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抽筋可通过拉伸放松、热敷按摩、补充电解质、适度活动、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肌肉抽筋通常由运动过度、电解质失衡、血液循环不良、神经压迫、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
1、拉伸放松
发生抽筋时立即停止活动,缓慢反向拉伸痉挛的肌群。小腿抽筋可坐地伸直腿部,用手扳住前脚掌向身体方向牵拉;大腿抽筋可单腿后屈,用手握住脚踝向臀部方向按压。每个动作保持15秒以上,重复进行直至肌肉松弛。拉伸能有效解除肌肉异常收缩状态。
2、热敷按摩
用40℃左右热毛巾敷在抽筋部位10分钟,配合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热敷可扩张血管改善供血,按摩能促进乳酸代谢。注意避免烫伤皮肤,糖尿病患者慎用高温热敷。结束后可涂抹薄荷醇类药膏增强舒缓效果。
3、补充电解质
快速饮用含钠钾镁的运动饮料或淡盐水,或进食香蕉、橙子等富钾食物。电解质紊乱是运动后抽筋的主因,及时补充能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严重脱水时需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日常建议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
4、适度活动
抽筋缓解后应进行5分钟低强度走动或关节活动,如提踵练习、踝泵运动等。温和活动能促进残余代谢物清除,防止痉挛复发。避免立即卧床休息或剧烈运动,可能加重肌肉损伤。
5、药物治疗
反复发作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奎宁片缓解夜间痉挛,或甲钴胺营养神经。钙尔奇D等钙剂适合骨质疏松相关抽筋,硫酸镁注射液用于妊娠期痉挛。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腰椎病变等病理性因素。
预防肌肉抽筋需注意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中及时补水补盐,避免突然加大运动量。日常多摄入牛奶、豆制品等富钙食物,睡眠时注意下肢保暖。中老年人及孕妇可定期做下肢静脉超声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若每周抽筋超过3次或伴肌无力,应及时排查神经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