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常规5项主要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总蛋白,用于评估肝脏代谢、合成及损伤情况。
1、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数值升高常提示肝细胞损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或脂肪肝等疾病可能导致该指标异常。轻度升高可能与熬夜、饮酒等生理因素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谷草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分布于肝脏和心肌细胞,其数值异常可能反映肝脏或心脏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时该指标持续升高,急性心肌梗死也会导致数值显著增高。与谷丙转氨酶比值有助于鉴别病因。
3、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反映胆红素代谢状况,包含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溶血性疾病、胆管梗阻或肝炎等均可引起数值变化。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表现为总胆红素轻度增高,病理性黄疸需进一步检查病因。
4、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升高多与胆汁排泄障碍相关,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癌等梗阻性疾病。该指标异常可能伴随皮肤瘙痒、陶土色粪便等表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梗阻部位。
5、总蛋白
总蛋白包含白蛋白和球蛋白,可评估肝脏合成功能。慢性肝病、营养不良或肾病综合征可能导致总蛋白降低。长期蛋白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肝功能检查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发现指标异常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健康人群可每年检查一次。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高脂饮食,谨慎使用可能伤肝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