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

发布时间:2025-10-11 12:26:53

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是指在不同剪切率下测量的血液粘稠度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血液流动性和微循环状态。全血粘度检测通常包括低切变率反映红细胞聚集性、中切变率反映血液过渡流态、高切变率反映红细胞变形能力三个参数,数值异常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风险或微循环障碍有关。

低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升高提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常见于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此时血液在毛细血管中流动缓慢,容易形成微小血栓。中切变率粘度反映血液从聚集状态到分散状态的过渡特性,数值异常可能预示早期心血管病变。高切变率粘度异常通常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相关,多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或长期缺氧性疾病,会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检测时需要空腹采静脉血,采用旋转式粘度计在37℃恒温条件下测量。不同年龄段参考值存在差异,成年男性低切粘度参考范围8-12mPa·s,中切5-8mPa·s,高切3-5mPa·s。女性因激素水平影响通常比男性低0.5-1mPa·s。妊娠期妇女可出现生理性降低,而脱水患者可能出现假性升高。

保持适当饮水、规律有氧运动、控制油脂摄入有助于维持正常血液粘度。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检测一次,已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需每3-6个月复查。若三项指标持续异常,需进一步检查凝血功能、血流变学等项目,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改善微循环。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