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输出量与心排出量是不是一样的
发布时间:2025-06-13 13:22:30
发布时间:2025-06-13 13:22:30
心输出量与心排出量在医学上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均指每分钟心室泵出的血液总量。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术语使用习惯上,心输出量更常用于生理学教材,心排出量多出现在临床报告中。
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和心排出量均指左心室每分钟泵入主动脉的血液体积,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约为4-6升/分钟。这两个术语在生理学诊断学等权威教材中明确标注为同义词,计算方式均为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基础医学领域倾向使用"心输出量"描述血液循环功能,该表述更强调心脏作为动力泵的生理特性。临床医学特别是超声心动图报告中多采用"心排出量",因其更直观体现血液从心室排出的过程,便于与"射血分数"等参数关联解读。
无论使用哪个术语,测量方式完全相同。热稀释法如Swan-Ganz导管、多普勒超声、阻抗心动图等技术均可测定该数值。重症监护中常标注"CO"心输出量英文缩写,而体检报告可能直接使用"心排出量"中文术语。
两者均需结合体表面积校正为心脏指数CI,并与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协同分析。当出现心衰时,无论报告使用哪个术语,数值都会显著低于3.5L/min·m²的临界值,此时需评估左室收缩功能。
运动医学研究多采用心输出量评估有氧能力,因其能反映心肺整体效率。而外科术前评估常用心排出量表述,便于与非专业人士沟通。体检报告可能交替使用两者,但参考值范围和临床意义完全一致。
日常监测心脏泵血功能时,建议关注具体数值而非术语差异。静息心率60-100次/分钟、血压120/80mmHg的健康人群,其心输出量通常处于正常范围。规律有氧运动可提升心脏储备功能,使最大心输出量达到静息状态的4-5倍。体检发现数值异常时,需进一步进行心脏彩超或运动负荷试验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