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是检查什么的

发布时间:2025-05-12 16:52:30

D-二聚体是检测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的重要指标,主要用于排查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数值升高提示体内存在异常凝血或纤溶活动。

1、血栓筛查: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当血管内形成血栓时,机体启动纤溶系统分解血栓,释放D-二聚体。检测适用于疑似深静脉血栓患者,表现为单侧下肢肿胀疼痛;或肺栓塞患者出现突发胸痛、呼吸困难。阴性结果可基本排除急性血栓,阳性需结合影像学确认。

2、DIC监测: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会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PT/APTT联合诊断。常见于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或产科急症,患者可能出现多部位出血或器官衰竭。治疗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同时处理原发病。

3、术后评估:

骨科大手术、肿瘤切除术后患者D-二聚体会生理性升高,但持续高水平需警惕血栓风险。关节置换术后3天达到峰值,2周内逐渐回落。预防性抗凝常用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利伐沙班等药物,配合气压治疗仪促进循环。

4、孕产期管理:

妊娠期D-二聚体可升高至正常值4倍,但异常增高可能提示子痫前期或胎盘早剥。对于有流产史、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孕妇,需定期监测。治疗选择安全性高的肝素类抗凝剂,避免华法林致畸风险。

5、肿瘤关联:

恶性肿瘤细胞分泌促凝物质,约50%癌症患者D-二聚体升高,尤其肺癌、胰腺癌等。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化疗后持续不降提示预后不良。需注意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推荐每日步行30分钟改善血流。

日常保持适度运动如游泳、快走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风险;饮食增加深海鱼、纳豆等抗凝食物,控制红肉及油炸食品摄入。检测前避免剧烈运动或外伤影响结果,服用抗凝药物需提前告知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建议每2小时活动下肢,必要时穿戴弹力袜。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