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需做肠镜检查

发布时间:2025-03-23 11:42:23

肠镜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和诊断肠道疾病,对于长期腹痛、便血、大便习惯改变以及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应优先考虑进行肠镜检查。根据症状和病史,及早干预可能挽救健康。

1、腹痛或不明原因腹胀

如果患者长期腹痛、腹胀,尤其是定位不明确或经常性的反复发作,可能提示肠道疾病。常见原因包括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或肠梗阻。医生通常建议通过肠镜检查看肠粘膜的具体状况,从而明确是否存在病变。对于确诊的轻度肠息肉,可通过肠镜直接切除,避免息肉癌变。

2、大便习惯出现异常变化

大便变细、长期便秘或腹泻交替、或大便颜色变黑、不明原因的粘液便,提示肠道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例如肿瘤或溃疡性结肠炎。通过肠镜能直观观察到大肠内环境,并采集病理组织,帮助确诊病因以便早期治疗。

3、便血或隐血阳性

若排便过程中发现鲜红色或暗红色血液,或健康检查时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提示痔疮、直肠息肉、溃疡性病变,甚至肠癌的早期表现。根据肠镜检查的结果,早期切除息肉或肿瘤可以明显降低死亡风险。

4、家族有肠癌病史或年龄超过50岁

有直系家属患过肠癌的人群,以及普通人群在年满50岁后都被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筛查。这是因为有家族病史的人患病几率较高,而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筛查可以发现并治疗早期病变。

5、疑似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经常腹泻、体重下降、甚至全身症状如贫血、乏力等无法解释的表现,可能与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这类患者需要通过肠镜明确炎症范围、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便安排药物或手术治疗。

当出现上述症状或有相关风险因素时,应及时就医咨询,按需进行肠镜检查。未雨绸缪的筛查不仅能发现潜在问题,还能为健康打下预防基础,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更不可忽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