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原理及三个步骤

发布时间:2025-02-07 14:33:14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射频波生成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其原理基于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共振现象。MRI检查通常包括三个步骤:准备、扫描和图像重建。

1、准备阶段

在MRI检查前,患者需要移除所有金属物品,如首饰、手表等,以避免磁场干扰。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确认是否存在植入物或金属假体,这些可能影响检查结果。患者需躺在检查床上,进入磁共振设备的扫描舱内。为了获得更清晰的图像,有时会注射对比剂,以增强特定组织的显影效果。

2、扫描阶段

MRI设备通过强大的磁场使人体内的氢原子核排列一致。随后,设备发射射频脉冲,使氢原子核吸收能量并发生共振。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原子核释放能量并恢复到原始状态,这一过程称为弛豫。设备通过接收这些信号,生成不同组织的图像。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静止,以避免图像模糊。

3、图像重建阶段

设备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复杂的算法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医生可以根据这些图像分析器官、骨骼、软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诊断疾病或评估治疗效果。MRI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能够清晰显示病变部位。

MRI检查无辐射,适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如脑部疾病、脊柱病变、关节损伤等。然而,检查时间较长,且对幽闭恐惧症患者可能造成不适。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需谨慎选择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无创性和高分辨率,已成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工具。通过了解其原理和步骤,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检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