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无菌前列腺炎怎么检查
发布时间:2024-06-25 09:46:35
发布时间:2024-06-25 09:46:35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及排尿症状等。由于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直肠指诊,辅助检查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以及尿动力学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常不增高或降低,而嗜酸性粒细胞可轻度增高。急性发作时外周血中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可明显增多,但一般不超过正常高值的上限。
2.前列腺液检查: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显微镜检查可见白细胞数目正常或轻度增多,卵磷脂小体减少,有时可有腺管水肿和/或偶发脓肿的表现。急性发作期做细菌培养时,可发现致病微生物。
3.病原菌抗原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进行抗原检测,有助于判断感染情况。
4.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如果经直肠指诊怀疑前列腺内有肿瘤或结节,可通过经会阴穿刺获取前列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癌变。
二、超声检查
包括经腹部与经直肠两种,可以显示前列腺体积增大或缩小的情况,并且能够观察到结石、钙化灶或其他占位性病变,对于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磁共振成像
通常选择顺磁对比剂钆喷酸葡胺,在增强后进行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其中DCE-MRI是目前公认的评估慢性前列腺炎局部炎症反应的最佳方法。
四、尿动力学检查
通过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膀胱颈部的阻力大小,从而排除下尿路梗阻导致的残余尿量增加等情况,以排除继发因素。
除上述几种常见的检查方式之外,还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PSA(前列腺特异抗原)、精浆生化分析、尿沉渣镜检上皮细胞形态分类法、前列腺癌筛查、夜尿次数测定、最大尿流率等项目进一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