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规检查能查出什么

发布时间:2024-05-13 09:49:17

通过做大便常规的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大便常规是指从肛门取少量的大便进行化验,包括显微镜检和病原体检验两方面。

一、显微镜检

1.颜色:正常粪便是黄色的软便或糊状便,如果出现红色或黑色样大便,则提示可能为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便,或者进食了动物血制品导致的黑便;如果排出的是白色、陶土样的大便,则可能是由胆囊结石、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等引起。

2.形状:正常情况下,粪便呈圆柱形,表面比较光滑。若发现粪便外形异常粗糙,并伴有明显臭味,可能是结肠息肉或直肠癌的表现。

3.数量: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便秘患者可多达5天以上不排便。若超过此范围则考虑为便秘,而腹泻者一般指每日排便≥3次,但无腹痛、呕吐、血便或发烧等症状。

4.其他情况:如黏液脓血便常提示存在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炎等肠道传染病。泡沫样便常见于轮状病毒性肠炎及伪膜性肠炎等疾病的诊断。细条状黏附粪便见于巨细胞病毒性肠炎。鲜血或黏液血混于粪便之中可见于痔疮、肛裂等肛门病变。

二、病原体检验

1.寄生虫:当大便中见到白色节片时,通常提示有蛔虫感染。还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蓝氏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

2.细菌:当大便中有红细胞或脓细胞时,需怀疑是细菌感染所造成,可通过培养方法明确致病菌种。

3.病毒: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的粪便可呈现水样泻,含有大量的脂肪颗粒,且无白细胞。诺如病毒感染者的粪便常呈稀水样,亦可呈黄绿色水样便,伴明显的酸臭气味。

4.真菌:当大便中含有酵母样芽孢及圆形或椭圆形的小粒样结晶时,提示假丝酵母菌肠炎的可能性较大。

在做大便常规检查前应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食物,同时应避免服用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