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判断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该如何进行调控

发布时间:2021-08-02 15:52:46

高血压病是现代医学的概念,中医典籍中没有这个病名,但是对于本病的症状描述和防治方法却早有记载。根据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高血压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病证的范畴,并与心悸、水肿、中风等病证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中以眩晕论述者居多。

(一)中医认识的高血压病

中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精神紧张、饮食不节、内伤虚损等原因,致使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肝肾阴阳失调,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而成。其标在于肝火亢盛,其本与肾、脾诸脏有关。根据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中医通常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内蕴型、瘀血阻络型、无症状型7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由于高血压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因此在一个证型中又会出现许多变化,也可以把这些变化看成是多个“亚型”,或兼证、并见证等,临床用药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坚持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处理好血压升高与头晕、头痛以及其他全身症状的关系,把降低和稳定血压、消除症状、长期巩固、预防并发症、恢复劳动力作为治疗高血压病的目的,理清思路,找准方法,正确用药,才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二)高血压病的中医分型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八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认为病之本是阴阳失调,病之标是内生之风、痰、瘀。因此,从实用、方便、易于掌握应用的观点出发,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内蕴型、瘀血阻络型、无症状型7种证型,下面是其临床表现。

(1)肝阳上亢型

一般见于Ⅰ期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值高于正常,头目胀痛眩晕耳鸣,心烦易怒,面部潮红口苦口干,失眠多梦,便秘尿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2)肝肾阴虚

多见于Ⅱ期高血压病,在Ⅰ期及Ⅲ期高血压病中也可见到,主要表现为血压值高于正常,头晕目眩,头涨头痛,目涩、视物不清,健忘失眠,耳鸣如蝉,腰膝酸软咽干口燥,手足心热,遗精盗汗,肢体麻木,舌质干红,苔薄少,脉弦细或细数。

(3)阴虚阳亢型

常见于Ⅱ期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于正常,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劳则加重,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面红口干,心悸易怒,舌质红,苔薄少或薄黄,脉弦细或弦细数。(4)阴阳两虚型多见于Ⅲ期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血压明显高于正常,病程相对较长,精神萎靡,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动则气急,畏寒肢冷,腰酸腿软,面浮肢肿,夜间尿多,阳痿早泄,失眠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5)痰浊内蕴型

在Ⅰ期、Ⅱ期和Ⅲ期高血压病中均可见到,患者体形多肥胖,主要表现为血压值高于正常,眩晕、头痛或头重如裹,胸闷脘痞,体倦多寐,纳呆恶心,时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

(6)瘀血阻络型

多见于Ⅲ期高血压病,在Ⅰ期、Ⅱ期也可见到,主要表现为血压高于正常,头晕,头痛如针刺心悸健忘,精神不振,胸闷或痛,四肢麻木,面或唇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少,脉弦涩或有结代。

(7)无症状型

多见于Ⅰ期高血压病,患者自述无明显不适之感觉,仅测血压高于正常,舌质红或淡红,苔薄少或薄白,脉弦细或弦滑。

(三)高血压病辨证治疗方剂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通常将高血压病分为肝阳上亢型、肝肾阴虚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内蕴型、瘀血阻络型、无症状型7种证型进行治疗,下面简要介绍肝阳上亢型、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痰浊中阻型四型的选方用药。

1.肝阳上亢型

海带决明汤

【组成】湿海带200克,草决明30克。

【用法】用400毫升水煎煮,煎成2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降压降脂、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天麻茯神饮

【组成】天麻6克,茯神9克,钩藤9克,益母草9克,白芍9克,牛膝12克,杜仲12克,菊花12克,首乌藤12克,石决明20克,黄芩6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先煎煮石决明约10分钟,再煎煮其他药,最后煎煮钩藤5分钟,取汁4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平抑肝阳、滋阴潜阳。

清肝汤

【组成】牡丹皮15克,柴胡15克,芍药15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栀子12克。

【用法】用1000毫升清水煎煮,取汁3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平肝息风、降低血压;扩张血管。

红龙夏海汤

【组成】红牛膝12克,地龙12克,夏枯草30克,海藻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平肝潜阳。

益母草桑枝汤

【组成】益母草15克,桑枝15克,野菊花15克,钩藤10克,苍耳子5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先煎煮益母草、桑枝、苍耳子、野菊花,后入钩藤煎煮10分钟,取汁3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滋养肝肾、平抑肝阳。

清脑降压汤

【组成】何首乌50克,石决明25克,珍珠母20克,白菊花15克,钩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天1剂,日服2次。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降血压。

猪笼草钩藤汤

【组成】猪笼草60克,钩藤15克,土牛膝15克,糯稻根15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先煎土牛膝等药,后煎钩藤10分钟,煎成3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首乌寄生汤

【组成】玄参、寄生、牛膝、枸杞子、杜仲、车前子(包煎)各10克,丹参、何首乌各15克,钩藤、石决明各12克。

【用法】每天1剂,水煎服。

【功效】养护肝脏、镇痉降压。

天麻钩藤饮

【组成】天麻、栀子、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川牛膝、钩藤(后下)各12克,石决明(先煎)18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安神。

2.阴阳两虚型

附子山萸饮

【组成】附子10克(先煎),山茱萸12克,泽泻12克,桂枝12克(后下),山药15克,桑螵蛸15克,茯苓15克,熟地黄15克,牛膝15克。

【用法】用2000毫升水先煎煮附子30分钟,再煎煮山茱萸等药,最后煎煮桂枝5分钟,取汁4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温补肾阳、养阴活血。

附子龟甲汤

【组成】磁石30克,石决明24克,何首乌15克,丹参15克,龟甲9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9克,附子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通经脉,恢复脏腑功能。

黄芪熟地汤

【组成】生黄芪、牡蛎各30克,熟地黄、钩藤(后下)、怀山药、白芍各15克,枸杞子、茯苓、山茱萸、杭菊花(后放)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

【功效】滋肾、养血、明目。

脾肾双补汤

【组成】生龙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桑寄生30克,玉米须30克,首乌24克,淫羊藿9克,川芎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平肝、滋肾、潜阳。

玉竹黄芪汤

【组成】玉竹、黄芪、山药、杜仲、牛膝、山茱萸、鹿角胶(烊化)、巴戟天、益智仁各15克,枸杞子12克,龟甲胶(烊化)、熟地黄、桑寄生各20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取汁4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补气、固表、利水、养血、生肌。

地黄石斛饮

【组成】地黄15克,石斛15克,山萸肉15克,巴戟天15克,肉苁蓉15克,石菖蒲15克,麦冬15克,炙远志12克,薄荷10克(后下),大枣5枚,干姜3片。

【用法】用1500毫升水先煎煮地黄等药,最后煎煮薄荷5分钟,取汁45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功效】滋阴补肾

肉桂附子汤

【组成】肉桂末2克,熟附子、杜仲、山萸肉、茯苓、枸杞子各10克,熟地黄15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先煎煮熟附子30分钟,再煎煮杜仲等药,取汁400毫升,用煎好的药汁冲服肉桂末,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服用时冲肉桂末1克。

【功效】益气活血。

3.阴虚阳亢型

生地天麻汤

【组成】生地黄18克,天麻15克,菊花15克,白蒺藜15克,钩藤15克(后下),丹皮12克,赤白芍12克,桑椹18克,夜交藤20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先煎煮生地黄等药,最后煎煮钩藤10分钟,煎成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清肝、平肝、潜阳、镇痉息风。

天冬玄参汤

【组成】天冬15克,玄参15克,牛膝15克,茵陈15克,槐花15克,茺蔚子15克,白芍12克,代赭石25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生地黄18克,丹参18克,夜交藤25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先煎煮代赭石、牡蛎10分钟,再煎煮其他药,煎成45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平肝潜阳、补肾滋阴。

茯苓泽泻汤

【组成】茯苓15克,泽泻10克,山萸肉15克,丹皮15克,菊花15克,枸杞子15克,山药18克,熟地黄18克。

【用法】以1000毫升水煎煮,煎成400毫升,每天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平抑肝阳、活血利尿。

玄参钩藤汤

【组成】玄参21克,丹参15克,生地黄15克,夏枯草15克,钩藤15克,白芍12克,麦冬10克,菊花10克,生山楂10克,泽泻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滋阴平肝。

龙牡牛膝汤

【组成】龙骨、牡蛎各18克(先煎),牛膝15克,生地黄15克,女贞子15克,钩藤15克,白芍15克,菊花15克,石决明15克(先煎),旱莲草12克,枸杞子18克,龟甲20克(醋制)。

【用法】用1500毫升水先煎煮龙骨、牡蛎、石决明10分钟,再煎煮牛膝等药,煎成45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滋阴补肾,可辅助降压。

地龙寄生汤

【组成】地龙10克,桑寄生30克。

【用法】用500毫升水煎煮,煎成25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决明枯草饮

【组成】生石决明30克(先煎),夏枯草15克,生地黄、白蒺藜、钩藤(后下)各12克,冬桑叶、杭菊花、白芍、姜黄各9克,丹参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清肝、泻火、明目,降压。

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羊角片4.5克(先煎),霜桑叶6克,川贝母12克,淡竹茹、鲜生地黄各15克,钩藤(后下)、菊花、茯神、生白芍各9克,生甘草2.4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煎成400毫升,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

【功效】凉肝息风,增液舒筋。

莲椹汤

【组成】莲须12克,桑椹12克,旱莲草12克,女贞子12克,牛膝15克,山药15克,生牡蛎30克(先煎),龟甲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每日l剂,分2次服。

【功效】滋阴潜阳、柔肝补肾、去火明目。

白果枸杞降压饮

【组成】白果15粒、枸杞子18克。

【用法】加适量清水小火煮20分钟左右,每日临睡前服下。

【功效】补肾养肝、滋阴降压。

4.痰浊中阻型

白术甘草汤

【组成】白术15克,甘草12克,天麻10克,半夏15克,橘红15克,茯苓15克,生姜3片,红枣4枚。

【用法】用1000毫升水煎煮,取汁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

钩藤半夏汤

【组成】钩藤15克(后下),半夏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白术10克,天麻6克,陈皮6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先煎煮半夏等药,最后煎煮钩藤10分钟,煎成45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牛膝山楂饮

【组成】牛膝、山楂肉、石决明(先煎)各30克,绵茵陈18克,益母草16克,钩藤、茯苓、生麦芽各15克,山栀、黄芩、川楝子各12克,天麻10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煎煮,煎成400毫升,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胃、消食积、散瘀血

八味降压汤

【组成】夏枯草30克,紫丹参30克,马兜铃30克,代赭石30克(研成细末),怀牛膝15克,丹皮15克,刺蒺藜15克,钩藤15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煎取400毫升,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化瘀清热。

白芷防风散

【组成】白芷15克,防风12克,天麻12克,胆南星12克,白附子12克,羌活10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煎煮,煎成3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清热除痰、燥湿镇痛。

化痰息风汤

【组成】茯苓12克,枣仁12克,黄连10克,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橘红10克,半夏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郁金6克,生姜3片。

【用法】用1000毫升水煎煮,煎成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除湿、化痰息风。

赭决九味汤

【组成】代赭石30克(先煎),草决明24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甘草2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煎取4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益气化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茯苓、陈皮各6克,白术15克,甘草4克,生姜1片,大枣2枚。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煎取4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健脾祛湿,化痰息风。

龙牡真武汤

【组成】生龙骨12克,生牡蛎12克,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芍6克,白术6克,附片6克,生姜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阳利水、健脾化痰。

竹茹茯苓汤

【组成】竹茹、茯苓、陈皮各12克,枳实、黄连、半夏各10克,灯心、甘草各6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煎煮,煎成400毫升。每日1剂,分早、晚2次空腹服用。

【功效】祛痰化浊、利脑清胆。

益母茅根菊耳汤

【组成】益母草、白茅根、浆草各30克,野菊花15克,苍耳子5克。

【用法】用1500毫升水煎煮,煎取4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热化痰、祛风除湿。

益母草夏枯汤

【组成】益母草30克,夏枯草15克,龙胆草8克,白芍24克,炙甘草8克。

【用法】用1000毫升水煎煮,煎取400毫升,每日1剂,水煎服,分2~3次服用。

【功效】清肝散结、消痰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