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检一般分为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6个阶段。
1、新生儿期
出生后28天内需完成3次体检,重点筛查先天性代谢疾病、听力障碍和髋关节发育不良。首次体检在出生后1周内进行,包括Apgar评分、体重身长测量和黄疸检测。第二次在出生后14天,评估喂养情况和脐带护理。第三次在28天,检查神经反射和心肺功能。此阶段需特别关注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发育监测。
2、婴儿期
1岁内需进行7次体检,分别在1、3、6、8、12个月实施。核心项目包括大运动发育评估、血红蛋白检测和疫苗接种后反应观察。6个月时需重点排查缺铁性贫血,12个月评估独站能力和语言启蒙。此阶段每月体重增长应达到600-1000克,头围增长约2厘米。
3、幼儿期
1-3岁每半年体检1次,侧重语言发育、精细动作和社交能力筛查。18个月需完成自闭症初筛,2岁进行视力屈光检查,3岁评估大小便控制能力。此阶段需监测维生素D水平和牙齿萌出情况,警惕佝偻病和龋齿风险。
4、学龄前期
3-6岁每年体检1次,新增乙肝抗体检测和屈光复查。重点观察注意力持续时间、平衡协调能力,筛查斜视、弱视等视力问题。5岁时需完成入学前全面评估,包括心肺功能、脊柱发育和传染病抗体检测。
5、学龄期
6-12岁保持年度体检,增加尿常规和脊柱侧弯筛查。三年级起加入血压监测,五年级进行性发育评估。此阶段需关注肥胖防控和用眼卫生,定期检查蛔虫卵和龋齿,女生10岁后需开始乳房发育监测。
6、青春期
12-18岁每年1次体检,重点追踪第二性征发育和骨龄。男生需检查睾丸下降情况,女生需建立月经档案。此阶段要筛查甲状腺肿大、痤疮等内分泌问题,监测心理评估量表,必要时进行营养指导和运动处方干预。
建议家长建立完整的儿童健康档案,按时携带儿童保健手册体检。体检前避免剧烈运动,穿着宽松衣物。体检后及时与医生沟通异常指标,对于生长发育迟缓、视力异常等问题应3个月内复查。日常注意提供均衡饮食,保证每天1小时户外活动,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建立规律作息习惯。若发现身高体重连续2次体检未达标线,需到专科门诊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