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肾血管

发布时间:2011-07-29 14:30:03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是一种具有CT特征性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CT机的不断改进,检出率越来越高.我院1992~1997年经CT检查共发现28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就其CT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6岁,平均48岁.主要症状有肾区包块、腰痛、腰胀、腰酸和血尿.28例均做过超声检查,表现肾区强回声或混合回声区.1.2方法采用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10mm,间隔10mm.对<3cm的肿块于病变区增加2~5mm薄层扫描.2结果本组28例CT均表现为肾区圆形或卵圆形混合密度块影,最小2.0cm×2.0cm×2.5cm,最大11cm×13cm×12cm,边界清楚,内含软组织与脂肪密度成分,多以低密度脂肪成分为主,CT值为-140~-40HU左右,无强化表现.而软组织部分及其中条状分隔均有不同程度强化.本组28例中,26例为单侧发病,2例为双侧发病.表现为两侧肾区分叶状混合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可推移腹腔内脏器官其内可见房样低密度.部分行颅脑CT扫描发现两侧侧脑室旁有多发性斑点、斑块状钙化结节.3讨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血管脂肪瘤、肾错构瘤,是一种肾脏良性肿瘤.肿瘤在组织学上主要由3种成分构成:平滑肌、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3种成分的比例因人而异,多数以脂肪成分为主.临床主要分为两类:(1)多数肾区单发肿块不合并结节硬化,以中年女性多见,约占80%.(2)少数为两侧性合并结节硬化.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颇具特征性.因该肿瘤由脂肪成分为主,因此,CT表现为以低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肿块,低密度区内常见条状分隔.低密度区CT值在-120~-41HU左右,无强化表现,符合脂肪组织CT特征.而软组织密度区及条状分隔都有不同程度强化.通过病理对照证实:CT所见肿块内之低密度区为脂肪组,而其中掺杂的软组织密度及条状分隔影为平滑肌和血管组织.由于CT密度分辨率高,故大多数可被CT所分辨而据此做出定性诊断.鉴别诊断:(1)如肿瘤较小或合并出血,都可使CT值增高,使定性诊断困难,对此类病例可在2~5mm薄层扫描,提高对肿瘤内脂肪成分的分辨率.如能检出肿瘤内含有脂肪成分,结合超声检查,就可确定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的诊断.(2)与肾癌鉴别:肾癌表现为边界不清之低密度实质性肿块,CT值略低于肾实质.据文献报道及笔者实践经验,肾癌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内有脂肪成分,结合肾癌往往向肾外侵蚀生长及早期远处转移的特点及临床表现等,一般不难做出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