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支原体感染通常由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引起。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男性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炎、前列腺炎等症状。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医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等途径感染。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避免自行用药。
1、性接触传播
无保护性行为是男性支原体感染的主要途径。支原体可通过生殖器黏膜直接传播,感染后可能出现尿道刺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性伴侣数量多或频繁更换性伴侣会增加感染概率。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确诊后需性伴侣同治。
2、间接接触传播
接触被支原体污染的毛巾、浴缸、马桶等物品可能造成间接感染。支原体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较长时间,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存在传播风险。保持个人卫生、避免共用贴身物品能有效预防,出现症状应及时进行支原体培养检测。
3、母婴传播
感染支原体的孕妇可能通过产道将病原体传染给新生儿。这种垂直传播可能导致新生儿结膜炎、肺炎等并发症。孕前进行支原体筛查可及早干预,对阳性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降低母婴传播概率。
4、医源性感染
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可能导致支原体传播。导尿、膀胱镜等泌尿科操作中存在感染风险。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操作,术后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需警惕感染,可通过核酸扩增试验明确诊断。
5、免疫力低下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更易感染支原体。免疫力下降时支原体可突破黏膜屏障引发感染。加强营养、规律作息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反复感染者需排查是否存在免疫缺陷问题。
预防支原体感染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高危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能显著降低传播风险。日常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等个人物品,公共场所注意防护。出现尿道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确诊后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完成疗程后复查确认病原体清除情况。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复发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