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液和胶体液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静脉输液制剂,主要区别在于溶质分子大小、扩容效果及适用场景。晶体液由小分子电解质组成,胶体液则含大分子胶体物质,两者在维持血容量、渗透压调节等方面作用机制不同。
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液等,溶质为氯化钠、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可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快速分布到细胞外液。其扩容效果短暂,输注后约75%会进入组织间隙,适用于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或短期血容量补充。但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组织水肿。
胶体液如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等,含大分子胶体物质不易透过血管壁,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将组织间液拉回血管内。扩容效果持久稳定,1小时内存留率可达80%-100%,更适合严重失血、烧伤等需要快速持久扩容的情况。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或肾功能。
选择时需综合评估患者循环状态、器官功能及治疗目标。晶体液价格低、安全性高,适合多数常规补液;胶体液在抢救休克时优势明显,但需监测凝血指标。临床常采用晶胶搭配的补液策略,如先快速输注晶体液稳定生命体征,再以胶体液维持血容量。
使用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与禁忌症。晶体液禁用于严重低蛋白血症患者,胶体液慎用于凝血障碍或肾功能不全者。输液过程中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尿量等指标,避免循环超负荷。术后患者可适当抬高肢体促进回流,创伤患者需结合止血措施。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并及时进行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