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淋球菌感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垂直感染或间接接触污染物传播。淋球菌感染主要由淋病奈瑟菌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尿道分泌物增多、排尿疼痛、阴道异常出血等。高危因素包括无保护性行为、多性伴侣、既往性病史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分泌物检测和核酸扩增试验。
1.性接触传播
不安全性行为是淋球菌感染的主要途径,淋病奈瑟菌可通过阴道性交、肛交或口交直接侵入泌尿生殖道黏膜。黏膜破损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避孕套可降低但无法完全阻断传播风险。感染者可能在潜伏期无明显症状仍具有传染性,建议性伴侣同步筛查治疗。
2.母婴垂直感染
孕妇感染淋球菌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或早产,分娩时新生儿经产道接触可引发淋菌性结膜炎或肺炎。新生儿眼炎通常在出生后2-5天出现脓性分泌物,需立即用红霉素眼膏预防。所有孕妇应在首次产检时进行淋球菌筛查,阳性者需用头孢曲松钠治疗。
3.间接接触感染
共用被污染的毛巾、坐便器或医疗器械可能造成间接传播,但淋球菌在体外存活时间较短。女性会阴部湿润环境可能延长病原体存活,使用公共浴池或消毒不彻底的妇科检查器械存在理论风险。日常应注意个人用品专人专用,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器械灭菌规范。
4.自身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淋球菌感染且症状较重。免疫缺陷可导致病原体快速扩散引发盆腔炎或播散性淋病,表现为发热、关节痛和皮肤脓疱。此类患者需定期筛查并预防性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等药物。
5.既往感染未根治
不规范治疗可能导致淋球菌产生耐药性,部分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已出现广泛耐药。再次感染常表现为分泌物反复增多、下腹坠胀,需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大观霉素注射液。治疗结束后应复查核酸确认病原体清除,避免发展成慢性感染。
预防淋球菌感染需保持单一性伴侣并全程使用避孕套,避免在症状未消退前发生性行为。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和PCR检测,确诊后遵医嘱足疗程使用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性伴侣须同步治疗。治疗期间禁止饮酒并补充益生菌维持阴道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