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激素针有什么副作用
发布时间:2025-07-04 07:34:17
发布时间:2025-07-04 07:34:17
儿童生长激素治疗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红肿、关节疼痛、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及颅内高压等副作用。生长激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定期监测生长指标和生化指标。
皮下注射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瘙痒或硬结,通常与注射技术或个体敏感性有关。选择轮换注射部位、使用无菌操作可降低发生率。持续不适需评估是否更换剂型或调整注射方案。
约15%-20%患儿会出现短暂性关节僵硬或肌痛,与生长激素促进软组织生长有关。症状多出现在治疗初期,适当热敷和低强度运动可缓解。持续疼痛需排查其他骨关节疾病。
生长激素可能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血糖升高发生率约3%-8%。肥胖患儿风险更高,治疗期间需每3-6个月监测血糖。多数为一过性异常,严重者需内分泌科干预。
生长激素可能抑制甲状腺素转化,原有亚临床甲减患儿更易出现乏力、畏寒等症状。建议治疗前筛查甲状腺功能,治疗中每6个月复查TSH,必要时补充左甲状腺素钠。
极少数患儿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与脑脊液分泌增加有关。多见于特发性矮小症患儿,减量或暂停用药后症状通常可逆。治疗前需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接受生长激素治疗的儿童应保持均衡饮食,重点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质,如牛奶、鸡蛋、深海鱼等。每日保证30分钟以上纵向运动如跳绳、篮球,避免过度负重训练。家长需记录生长曲线变化,定期复查骨龄和激素水平。出现持续头痛、视力变化或多饮多尿等异常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疫苗接种前需与医生沟通用药情况。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