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舒张功能减低可能由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肌炎、限制型心肌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原发病控制等方式改善。
1、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会导致右心室心肌缺氧,影响心肌舒张能力。长期缺血可能引发心肌纤维化,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治疗需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常用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同时需控制血脂和血压。
2、高血压性心脏病: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导致心室壁增厚和舒张功能下降。患者可能出现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症状。治疗重点在于血压管理,常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通道阻滞剂,配合低盐饮食和体重控制。
3、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会加重右心室负荷,最终导致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典型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胸痛和晕厥。治疗需使用肺动脉扩张剂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并积极处理原发肺部疾病。
4、心肌炎: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心肌炎症可损伤右心室心肌细胞,影响其舒张性能。急性期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治疗以抗感染和营养心肌为主,重症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恢复期需限制体力活动。
5、限制型心肌病:
心肌僵硬导致心室充盈受限是此类疾病的特征,右心室受累时表现为体循环淤血。病因包括淀粉样变性、心内膜纤维化等。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晚期可能需要心脏移植。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监测体重变化,每日晨起排尿后称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可减轻夜间呼吸困难;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功能变化。出现下肢水肿加重或静息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