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生长激素主要由垂体前叶分泌,其分子结构为191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具有促进骨骼生长、蛋白质合成和脂肪代谢等生理功能。
1、蛋白质结构:
生长激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一级结构由特定序列的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分子量约为22kDa,空间构象通过二硫键维持稳定性。这种结构特性决定了其易被胃肠道消化酶分解,故临床需通过注射方式给药。
2、生物合成:
生长激素在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内合成,经历基因转录、mRNA翻译后形成前体蛋白,经剪切修饰后形成活性分子。合成过程受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和生长抑素双重调控,体现典型蛋白质合成途径。
3、功能机制:
作为蛋白质激素,生长激素通过结合肝细胞膜表面的生长激素受体发挥作用,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生成。这种受体-配体结合方式具有高度特异性,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典型范例。
4、理化特性:
生长激素具有蛋白质的共性特征:在酸碱环境中易变性,56℃以上易失活,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结构破坏。这些特性使其储存需避光冷藏,临床使用前需检查溶液澄清度。
5、临床应用:
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与天然结构完全一致,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其蛋白质本质决定需皮下注射给药,口服会被胃酸和蛋白酶降解失效。
对于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和甲状腺功能。日常需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特别是优质蛋白质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注射。儿童患者应每3个月测量身高体重,青春期患者需额外关注骨龄发育情况。储存药品时注意2-8℃冷藏,避免冷冻或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