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日常如何养护?黑龙江冠心病医院
时间:2023.11.03 17:40 作者:哈尔滨心脑血管医院
时间:2023.11.03 17:40 作者:哈尔滨心脑血管医院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大量研究证实,以下危险因素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直接引起冠心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含脂蛋白B、其他血脂异常如脂蛋白B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提高,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高血压:60%的冠心病患者~70%的高血压患者同时出现,冠心病的发病率是正常血压患者的4倍。
吸烟:吸烟包括吸二手烟,可引起血管痉挛、心肌缺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还可促进血管壁胆固醇沉着,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大量研究表明,与无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风险增加了两倍,三分之二的冠心病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
超重及肥胖:有研究表明,肥胖者在10年内患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的几率是非肥胖者的两倍。
饮食不均衡:总热量和钠盐摄入过多,动物脂肪、胆固醇和反式脂肪酸长期食用过多,蔬菜和水果摄入过少者容易患此病。
缺乏体力活动:适当的体力活动能够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脂,降低血压,减肥,因此适当的运动能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反之,久坐不动的人容易得冠心病。
年龄、性别:本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多见于60岁以上。
家族史:父母中有早发冠心病史,冠心病发病风险明显增加。
社会心理因素:A型性格、焦虑、抑郁、孤独、巨大的精神创伤。)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血压升高和血小板反应增加,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形成和发展。
其它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如血中促血栓形成因子水平升高、高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水平升高等。
总而言之,这种疾病是许多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所占的危险因素越多,冠心病发病的可能性越大,发病年龄越小。
冠状动脉疾病病人病情稳定,每天如何保养?
冠心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掌握知识:要了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症状,长期服用药物的种类及注意事项等。
清淡饮食:饮食要少油少盐,请参考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适度运动:建议在医护人员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运动时,要遵循热身、运动、放松三步曲的原则,即运动单位总持续时间为30。~60分钟,包括5个热身阶段~15分钟,锻炼20分钟。~30分钟,5个放松阶段~十五分钟。每周锻炼的频率是3~五次为宜。下列特点表明运动量适宜:运动时出汗,轻度呼吸加速,不影响对话;运动结束后,休息后5次加速心率。~恢复10分钟;运动后轻松愉快,食欲和睡眠都很好,没有持续的疲劳或其他不适。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血压、血脂和血糖管理。吸烟不仅会引起心绞痛,还会增加心脏猝死的风险。冠心病患者应尽快戒烟,拒绝吸二手烟。血压升高不仅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还会加重心肌缺血,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在医生的指导下,冠心病患者应尽快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降血脂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还可以逆转或延缓动脉斑块病变的发展。降血脂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1.8mmol/L以下。
患有糖尿病的人应该学会监测自己的血糖。服用降糖药治疗的病人应每周测量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4次,或在去医院前1周连续监测3天,每天早餐、中餐、晚餐前2小时和睡前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这是反映长期血糖控制的黄金标准。在治疗之初,建议每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检测。如果达到治疗目标,每六个月可以检测一次,注意避免低血糖。
坚持服药,定期复查:冠状动脉疾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您应遵医嘱服药。不听广告随意停药,也不停用西药代替中药。尽管病情稳定,但要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急救意识:平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等急救药物。当发生心绞痛时,应立即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当场休息,告诉周围人不舒服的症状,并在舌头下服用硝酸甘油。如果5分钟后症状没有缓解,可以再服用一片。如果症状仍然无法缓解,应立即呼叫救护车,到附近有心血管专科的医院就诊。如果近期胸痛加重或更频繁,说明病情恶化,要及时去医院。
其他注意事项:要避免情绪波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天按时睡觉,每天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前可浸泡热水脚,建议每天午睡30小时。~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