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训练后补充多少蛋白质和碳水

发布时间:2025-05-22 13:12:09

力量训练后建议补充20-40克蛋白质和0.8-1.2克/公斤体重的碳水化合物。具体摄入量取决于训练强度、体重目标和个体代谢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训练时长、肌肉损伤程度、基础代谢率、饮食结构和恢复需求。

1、训练强度:

高强度力量训练会导致更多肌纤维微损伤,需增加蛋白质摄入至30-40克以促进修复。大重量复合动作如深蹲、硬拉等消耗大量肌糖原,建议碳水化合物按1.2克/公斤体重补充。短时间低强度训练可适当减少至20克蛋白质和0.8克/公斤碳水。

2、体重目标:

增肌期需保持热量盈余,每公斤体重补充1.6-2.2克蛋白质,训练后碳水可增至1.5克/公斤。减脂期应控制碳水在0.8克/公斤左右,蛋白质需达30克以上以防止肌肉分解。体重基数大者应按上限补充,女性通常比男性减少10-15%摄入量。

3、代谢差异:

快代谢人群训练后血糖下降明显,需快速补充易吸收碳水如香蕉、白面包。乳糖不耐受者可选分离乳清蛋白,素食者可用大豆蛋白搭配藜麦。中老年因合成代谢抵抗,蛋白质需求比年轻人高20%。

4、营养配比:

理想比例为蛋白质:碳水=1:2-1:3,如30克蛋白配60-90克碳水。乳清蛋白搭配葡萄糖能加速吸收,酪蛋白配合燕麦可延长供能。复合碳水如红薯比精制碳水更利于持续恢复,但窗口期首选高GI食物。

5、时间窗口:

训练后30分钟内补充效果最佳,2小时后肌肉合成速率下降50%。晚间训练后建议减少碳水比例,晨训后需增加碳水补充肝糖原。持续补充应分2-3次进行,避免单次过量造成消化负担。

训练后营养补充需结合全天饮食规划,优先选择鸡蛋、鸡胸肉、三文鱼等优质蛋白源,搭配糙米、全麦面包等慢碳。运动后2小时内避免高脂饮食影响吸收,可适量补充支链氨基酸和维生素D。建议通过体成分监测调整补充量,肌肉酸痛持续超过72小时需增加蛋白质10-15%。规律记录训练表现和恢复速度,逐步建立个性化补充方案。水分补充应达到每公斤体重30毫升,电解质流失较多时可饮用椰子水。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