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发布时间:2025-05-15 06:17:30
发布时间:2025-05-15 06:17:30
荷兰豆传入中国的时间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主要通过海上贸易路线引入,具体时间节点存在争议。
荷兰豆原产地中海沿岸,16世纪荷兰航海贸易兴盛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南沿海。葡萄牙与西班牙商船也可能参与早期传播,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成为首批引种区域。现福建、广东地区仍保留"荷兰豆"的民间称谓。
明代本草纲目未收录该作物,清代植物名实图考首次出现"荷仁豆"记载,证实18世纪已在中国种植。乾隆年间江南地区农书提及"西洋豆"栽培技术,与荷兰豆特征高度吻合。
存在两条主要传播路线: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华北平原的渐进式扩散,以及云南-四川的西南陆路通道。云南地区因与东南亚贸易往来,可能早于东部地区接触该作物。
"荷兰豆"称谓反映当时欧洲贸易主导权更迭,葡萄牙称"佛郎机豆",西班牙称"吕宋豆",最终荷兰商船运输量占优而定名。华北地区曾用"回回豆"指代,现代统一为荷兰豆或甜豆。
19世纪后期完成本土化种植,20世纪30年代育成适应中国气候的矮生品种。改革开放后引入荷兰现代杂交技术,目前云南、甘肃成为主要产区,实现四季供应。
荷兰豆富含维生素A、C及膳食纤维,建议焯水后清炒保留营养,避免与高草酸食物同食影响钙吸收。种植宜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生长期保持充足光照,家庭盆栽需注意支架牵引。新鲜豆荚应色泽鲜绿无斑点,冷藏保存不超过3天,冷冻可存2个月。传统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适合春季养肝膳食搭配,但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