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上色慢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25-05-13 14:18:59
发布时间:2025-05-13 14:18:59
桃子上色慢可能由光照不足、温度异常、营养失衡、品种特性、病虫害侵袭等原因引起。
光合作用是桃子着色的关键,每日需6-8小时直射光。树冠过密或遮阴环境会导致花青素合成受阻,建议疏剪枝条改善透光率,采用开心形修剪法。果实转色期摘除遮挡叶片,反光膜铺设可增强下部果实受光。
昼夜温差不足8℃时色素积累缓慢,持续35℃以上高温会抑制酶活性。转色期遇阴雨需及时排水,设施栽培可安装通风设备调节温度。套袋果实应在成熟前15天去袋,促进温差效应。
氮肥过量会促使枝叶徒长争夺养分,钾、磷、钙元素缺乏直接影响糖分转化。硬核期后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土壤追施硫酸钾每亩20公斤。避免采前30天使用氮肥,增施腐熟有机肥改良土壤。
早熟品种着色期短于晚熟种,白肉型比黄肉型上色困难。选择当地适种品种如中桃9号、秋彤等,嫁接改接可采用着色更好的接穗。同一果园避免混栽不同成熟期品种。
红蜘蛛吸食汁液导致叶片早衰,疮痂病造成果面斑块影响着色。悬挂诱虫板监测虫情,喷施联苯肼酯防治螨类。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期用代森锰锌预防病害。
转色期控制灌水量保持适度干旱,增施腐殖酸提高糖度。叶面交替喷施芸苔素内酯和氨基酸肥增强抗逆性,采摘前10天停止用药。合理负载量保持每亩3000-3500斤,结果枝间距20厘米以上确保养分集中供应。套袋果去除袋后48小时内遇雨需重新遮雨,避免果面开裂影响商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