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厌食症 饿了也不想吃东西
发布时间:2025-04-27 21:26:23
发布时间:2025-04-27 21:26:23
厌食症是一种以刻意限制进食、对体重和体型过度关注为特征的心理生理障碍,饥饿感缺失可能由遗传易感性、心理压力、神经内分泌失调、社会文化影响及消化系统疾病诱发。
家族中有进食障碍病史者患病风险提高3-12倍,特定基因如5-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发病相关。治疗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纠正错误体像认知,药物可选氟西汀等SSRI类抗抑郁剂调节5-羟色胺水平,家庭治疗改善沟通模式。
完美主义倾向或创伤经历患者常通过节食获得控制感,抑郁焦虑共病率达60%。心理干预采用辩证行为疗法训练情绪调节技巧,正念饮食训练恢复饥饿感知,必要时联合奥氮平改善病理性思维。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导致瘦素、胃饥饿素分泌失衡。医学营养治疗需逐步增加至每日1500-1800大卡,补充锌剂改善味觉敏感度,静脉营养支持用于BMI<14的重症患者。
媒体宣扬的瘦身文化使青少年患病率十年间增长2.3倍。团体治疗帮助建立健康审美观,规避社交媒体身材比较,学校需开展身体包容性教育。
胃炎、甲亢等疾病引发继发性厌食需先治疗原发病。消化科建议少食多餐,选择高蛋白流质如乳清蛋白奶昔,胰酶制剂辅助消化吸收。
日常饮食从米粥、蒸蛋等温和食物开始重建进食规律,瑜伽和呼吸训练缓解进食焦虑,监测体重每周增长0.5-1kg为宜。出现心动过缓或电解质紊乱需立即住院治疗,长期康复需营养师、心理医师和全科医生组成多学科团队持续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