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是怎么进食的

发布时间:2025-04-21 21:13:46

海星通过外翻胃部包裹猎物完成进食,其独特摄食方式涉及管足吸附、胃部外翻、体外消化三个关键步骤。

1、管足吸附:

海星腹部密布管足结构,末端具有吸盘。当发现贝类等猎物时,管足通过液压系统产生强大吸附力,以约0.3牛顿的拉力持续掰开贝壳。部分种类如棘冠海星还能分泌黏液增强附着力,这个过程通常持续数小时。

2、胃部外翻:

海星贲门胃可经口部外翻至体外,形成薄膜状消化囊。以红海星为例,其外翻胃部能扩张至体盘直径的1.5倍,直接包裹猎物。这种适应性结构使海星能捕食比自身大50%的牡蛎。

3、体外消化:

外翻胃部分泌含蛋白酶、脂肪酶的消化液,在体外分解猎物软组织。面包海星消化一只蛤蜊约需6小时,温度每升高5℃消化速度加快30%。无法消化的贝壳会被完整弃置。

4、营养吸收:

半流质食物通过胃壁绒毛吸收,经初级消化后进入幽门胃二次处理。海星肠肝胰腺会分泌胆汁酸盐乳化脂肪,钙质营养通过胃上皮细胞主动运输吸收,效率可达摄入量的85%。

5、特殊摄食:

部分深海海星演化出滤食行为,如筐蛇尾能用腕足捕捉浮游生物。某些种类能直接吞噬小型鱼类,胃部pH值可降至1.5溶解骨骼。再生中的海星会优先消化自身腕足储存营养。

海星代谢率与水温呈正相关,20℃时每日需摄入相当于体重3%的食物。其摄食行为受光周期调节,多数种类在黄昏活跃。维持人工饲养海星需提供活体贝类,水温控制在18-24℃范围,避免强光直射。钙质补充对维持内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可定期添加粉碎的珊瑚骨。水流速度建议保持5-10cm/s模拟自然栖息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