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和海蜇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5-04-17 21:12:17
发布时间:2025-04-17 21:12:17
水母和海蜇属于同一类海洋生物,但存在形态、毒性及食用价值的差异。
水母是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的统称,全球约有200种;海蜇特指其中可食用的水母种类,如黄斑海蜇和沙海蜇。所有海蜇都是水母,但并非所有水母都能被称为海蜇。
水母伞部直径从几厘米到两米不等,触手长度可达30米;海蜇伞径通常在20-50厘米,触手较短。海蜇伞体厚实呈半透明胶质状,而剧毒箱水母等品种伞体更薄且色泽鲜艳。
普通海蜇触手毒素仅引起皮肤红肿,经明矾处理可去除毒性。僧帽水母等剧毒品种含溶血性毒素,蛰伤可能导致呼吸衰竭。我国沿海常见可食用海蜇毒素PH值为4-5,属弱酸性。
海蜇头含水量达96%,每百克含蛋白质4克、钙182毫克。加工需经过"三矾"处理:盐渍脱水头矾、明矾定型二矾、食盐防腐三矾。凉拌海蜇建议搭配黄瓜丝和米醋杀菌。
海蜇多在近海10米浅水区活动,生命周期约1年。北极霞水母等深海水母可存活30年以上。食用海蜇捕捞期为6-9月,此时伞体胶原蛋白含量最高。
接触不明水母时需穿戴防护手套,蛰伤后立即用海水冲洗避免毒素扩散。优质海蜇皮应呈淡黄色有韧性,常温下每周需更换腌制盐水。凉拌前建议80℃热水烫10秒杀菌,搭配生姜末可中和寒性。潜水爱好者需避开月圆前后水母繁殖高峰期,被箱水母蛰伤需在30分钟内注射抗毒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