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秋收冬藏 进补须按"质"而行
发布时间:2022-01-20 14:22:00
发布时间:2022-01-20 14:22:00
一到冬季,是不是人人应该进补(指进食补药补品)?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按现在的生活条件,冬季进补的对象,一般是指体质虚弱的人,或是大病初愈,或是手术后,抑或是过度劳累之后。正常健康人若从增强体质的愿望出发,则以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加强食物营养为宜,不必进食补药。因为滥用补药补品,反而影响健康人体的内在平衡机制,造成阴阳失调。
中医将人的体质分为九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淤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这九类人群并非人人需要进补,其中湿热质、痰湿质、淤血质、气郁质的四类人群,还需要一定的清泻。贸然进补会导致上火、烦躁、腹胀等不良反应。
需要进补的体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有人认为只有冬季才能进补,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祖国医学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即所谓反季节进补。
“春夏养阳”即冬病夏治,适用于阳虚(包括气虚)者,这类人容易在秋冬季节发生以虚寒证为主的各种症状,临床表现常有怕冷、四肢不暖、受凉容易腹痛、大便烂、小便多、舌边有明显牙齿印。如果在冬季补养,由于此时自然界的寒气浓重,补益效果欠佳。在夏季阳气旺盛时进补,温阳的药物和食物借助外界的阳气,更容易深入体内达到补益的效果,防治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以温性的药物在春夏季节进补调养,如鹿茸、红参、巴戟天、淫羊藿,食物有韭菜、生姜、大蒜、糯米、酒、龙眼肉、荔枝、栗子、鹿肉、鳝鱼、鸡肉、羊肉、狗肉、薤白等。
“秋冬养阴”即夏病冬治,适合于阴虚(包括血虚)者,这类人容易在夏季发生以虚热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各种症状,如手足心热、面部热感、心烦、口干咽燥、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燥等。这类人适合在冬季进行适当的补阴调养。因为有外界的阴气相助,所以人体易于吸收和利用。主要用具有滋润养阴作用的药物在秋冬季节调养,如鱼胶、淮山药、玉竹、黄精、龟板等。食物有蜂蜜、莲藕、甘蔗、柿子、荸荠、海带、桑葚、田螺、白萝卜、豆腐、梨、枇杷、菱角、蘑菇等。
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将上述进补的依据去考量某时、某地、某人的进补方法,会得出一些矛盾的结果,如秋冬季需要养阴,患者的体质属于阳虚需要温阳,等等。此时,考虑进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把体质因素和疾病特点放在第一位,季节特点作为参考或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