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有哪些常见的疾病?针对这些症状有哪些治疗方法
发布时间:2021-09-02 17:54:01
发布时间:2021-09-02 17:54:01
耳为肾之窍,受肾之精气所濡养,若肾精亏损,肾气不通,则耳窍失聪:肺肾同源.肺与鼻之呼吸,需肾的纳气来协助;肾之经络入喉,故咽喉得肾水混润而功能正常。
心:
心寄窍于耳,心之脉络循于耳中,心气下通于肾,肾气上承于心,心肾相交,其窍健旺;《难经·四十难》日:“心主嗅,故令鼻知香臭”,鼻为心肺之门户,心主血,肺主气,气血相互依赖,维持鼻之功能正常.
肝:
肝肾同源,肝肾之阴,相互滋养,肝气通于耳,若肝阳上亢、肝气上逆,则耳窍失聪;肝脉循唯咙入颅颡,肝气条达,咽喉舒畅。
胆:
胆之经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又与肝互为表里,故胆经病变常上侵引起耳病:肝胆互为表里,其经脉与鼻相通,若肝胆之邪上移,郁滞鼻窍而为病。
脾:
脾主输布水谷精徽,运化水湿,脾气充盈+气血充足,清气上升,浊阴下降,耳、鼻,咽喉均得以濡养。
肺:
鼻为肺之窍,司呼吸主噢觉,肺气宣畅:鼻窍通利;咽喉为肺系所属,是气体出入之道,肺气充沛,宜发舒畅,呼吸通顺,语音洪亮;此外,耳与肺亦有一定关系,若肺气虚,精气不能得肺之敷布而上荣于耳,则*807。
可致耳窍不通而失聪。
二、耳、鼻、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耳为宗脉之所聚,与五脏六腑广泛联系,直接循于耳的经脉,多属阳经,有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此外还有络脉,直接循行于耳。
鼻位居阳中之阳,循行于鼻及鼻旁的多为阳经,是清阳交会之处,但手足三阴三阳经相互交接,故鼻与五脏六腑均有密切关系。
咽喉是人体的要冲,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闻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皆直接相通。
三、耳、藝、咽喉科辨证概要
1.耳科辨证
(1)耳痛
耳胀痛,耳内堵塞感,耳膜充血多为风热犯肺;耳内跳痛,耳膜红肿,或流脓黄稠量多者为肝胆热盛;耳内微痛,缠绵不愈,伴耳内蝉鸣者,多为肝肾不足或脾气虚弱所致.
(2)耳脓
新病耳脓黄而量多者,为湿热上蒸;耳脓黄稠,口苦,多为肝胆热盛;久病,脓液清稀量多,为脾虚湿困;脓液黄稠或豆渣样,恶臭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气血瘀滯所致。
(3)耳鸣、耳聋
耳鸣暴发,声大,听力下降多为肝气郁结,肝胆火盛,或痰火上壅;耳鸣,耳聋暴发,伴耳堵,鼻塞、多为风热外袭所致;耳内蝉鸣,渐聋,多为肝肾不足。
(4)眩晕
眩晕突发,耳胀,口苦多属肝胆实热证;眩暈伴头重,胸闷、痰多欲呕多属痰热上壅,眩晕、眼花、腰膝疫软,多为肾精亏损;眩晕、耳鸣+劳累加重,纳少腹胀,为脾气虚弱证。
2.鼻科辨证
(1)鼻塞、流涕
鼻塞、流清涕、恶寒、无汗为风寒证;鼻塞、涕黄、恶风者为风热证;鼻塞重、流黄浊涕为肺经郁热;鼻塞、黄涕粘稠而臭,头痛,口苦者为肝胆湿热证;鼻塞持续,夜间加重,沸少而粘,鼻粘膜暗红,为气滯血瘀;鼻塞日久,鼻流清涕,时轻时重,鼻粘膜肿胀色淡,为肺脾气虚;阵发鼻塞,流清涕,遇风寒加重属肺肾两虚证。
(2)鼻干
鼻干灼热属实证,多为肺经热盛,胃热上灼;鼻干,鼻粘膜色淡少津,属虚证,多为肺脾气虚,或肺肾阴虚证。
(3)鼻衄
鼻干,灼热,鼻血鲜红量多属实证,多为风热壅肺,胃火炽盛或肝火上炎;鼻血量少,色淡或暗,时作时止属虚证,多为脾不统血,肾阴亏虚所致。
3.咽喉科辨证
(1)咽喉疼痛
病初起,咽刺痛,恶寒、无汗,苔薄白为风寒证;咽干,灼热,咽喉粘膜鲜红为风热证;咽喉疼痛剧烈,咽喉粘膜红肿或附有脓苔.为肺胃熱盛;疼痛剧烈,发展迅速,吞咽困难,咽喉红肿明显为郁火上壅;咽干微痛,口渴思饮为阴虚咽痛。
(2)咽干
咽干灼痛,鼻塞,咳嗽为风热袭肺;咽干口燥,烦渴,口有臭味为脾胃热盛;咽干、口苦,目眩,烦躁易怒为肝胆郁热;咽干痒,咳而无痰为肺阴虚;咽干口渴,耳鸣,腰膝痿软,为肾阴不足所致。
(3)咽异物感
咽异物梗阻感,吞咽自如,咽喉无红肿为肝气郁结;咽喉异物感,痰多而粘,胸闷纳呆为痰凝气滞;咽干有异物盛,烦热盗汗为肺热阴虚证.(4)声音嘶哑卒然声嘶,咽痒微痛,发热,恶寒,无汗,为风寒证;音哑,咽痛,灼热感,干咳,恶风为风热证;声哑,咽痛,咳嗽黄痰为肺经郁热:音哑日灭,咽干思饮,痰粘为肺肾阴虚;声嘶日久,语声低做,劳累加重为肺脾气虚;声嘶日久,咽干痛,声带有小结或息肉多为血瘀痰凝。
四、耳、鼻、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耳、鼻、咽喉各窍相通,彼此影响,于脏脂经络关系密切,故治疗中不仅着眼于局部的病理体征,同时应注意局部与全身辨证相结合+力求标本耒顾,内治、外治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1.耳病的治疗
耳病的内治法,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主要有疏风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滲湿、益肾填精、散瘀排脓,行气通窍、活血化瘀等法。
外治法·有清洁法、滴耳法、吹药法、涂敷法以及必要的手术等。针灸包括体针、耳针、灸法及穴位注射等。
另外,耳病常配合用鼓膜按摩,咽鼓管自行吹张法及“鸣天鼓”等.2.鼻病的治疗鼻病的内治法,有疏风解表,芳香开窍、清热解毒、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温肺补脾、滋补肾阴、补益托毒等。
外治法,有吹药、滴鼻、外敷、蒸气吸入等。
针灸包括体针、耳针、灸法,穴位注射,埋线及穴位按摩法。
3.咽喉病的治疗
咽喉病的内治法,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利膈通便、滋阴润燥、滋阴降火、解郁散结、散瘀排脓,化痰利咽、补肺益气法等。
外治法,有吹药、含服,含漱、蒸气吸入、刺破排脓、外敷法等.
针灸包括体针、耳针、针刺敢血法等。
另外,有絡法,提刮法、擒拿法、按摩法等,常与内治法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