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防肺燥 先别急着贴秋膘

发布时间:2020-12-08 16:33:12

立秋刚过,天气以燥热为主,防暑仍是重点。天气渐渐由热转凉,由潮湿转为干燥。立秋后防肺燥,先别急着贴秋膘。大家就很热衷于贴秋膘这个问题,但是立秋刚过,大家还是把重点放到防肺燥上。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随着该节气的到来。天气渐渐由热转凉,由潮湿转为干燥。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将随着“夏长”而向“秋收”进行变化。

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门诊主任龙惠珍表示,立秋刚过,天气以燥热为主,防暑仍是重点。但是昼夜温差加大,要注意温差变化。同时。肺主秋季,所以秋季要谨防肺燥。饮食方面以润燥养肺为宜。当然。养生保健不可一概而论,一定要因人而异。

立秋过后防肺燥

虽然今年8月7日就进入了立秋,但是从气象学意义上说,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低于22摄氏度才算是真正进入秋天。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受到的燥邪为温燥,易损害人体的津液。

立秋以后,天气逐渐从夏热向秋燥转变,而肺又主秋季,所以防肺燥十分重要。龙惠珍表示,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出现口干、咽燥、干咳等。

为了防止秋燥症状加重,她告诉记者,立秋过后饮食上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不宜多吃烧烤。同时。立秋之后可多食用芝麻、蜂蜜、荸荠、葡萄、萝卜、梨、柿、莲子、百合、菠萝、香蕉、银耳、乳品等柔润食物。比如百合莲子汤、百合煮稀饭等,既方便又美味,立秋过后食用,都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昼夜温差要警惕

虽然立秋刚过,天气仍然以燥热为主,但是龙惠珍也提醒道,要防止秋季的昼夜温差。

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过后,长夏渐短,昼夜温差开始变大,也许白天还是烈日炎炎,可到了夜里却会有丝丝凉风袭来。所以防止因昼夜温差而引起的感冒等疾病显得十分重要。

俗话说,春捂秋冻,虽然现在天气依旧炎热,但是随着立秋的到来,秋天也不再遥远。龙惠珍说,到了秋天,要锻炼自身的抗寒能力,所以古语有“冻九捂四”的说法。她强调,这里的冻并非是要人们一定不能加衣,而是要根据个人自身的体质,适当增加衣物。特别到了晚上,气温下降较快,昼夜温差日益增大,一定要注意防冻,要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抗寒能力。

秋季养生以养阴为主

在春夏两季时,毛孔张开,人体的阳气

主要以外发为主,但是到了秋冬时节,要注意对阳气的收与藏。所以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到了秋季,运动要注意以静为主,不宜做过多剧烈的、发汗的运动,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比较静的锻炼。比如对于老年人而言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都是十分可取的运动方式。

此外,秋冬虽以养阴为主,但是也不可忽视对肺气的舒展,所以早睡早起很有必要。早睡是为了更好地收藏阴气,而早起则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有利于防止肺燥。

南方人别急着“贴膘"

指出,养生一定要注意因人

而异。例如自古以来,到了立秋就有“贴秋膘”的习俗。但是“贴秋膘”适宜于北方.而南方则不适宜。北方“贴秋膘”是因为夏季炎热胃口差,不少人因此变瘦,人们称之为“苦夏”。而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所以人们在“苦夏”之后选择立秋这天“贴秋膘”进补。然而南方立秋过后天气仍然以暑热为主,人体的脾胃功能相对较差,如果南方人“贴秋膘”,反而会加重脾胃的负担,不利于身体。这就是地域的不同,人们的养生方式也会不同。

即使同为南方人,养生方法依然要因人而异。中医认为,人体有9种体质,还有不少人在身上可能会表现出两种或者多种体质的混合情况,即便是同一种体质的人,也会表现出不同的身体状况,所以养生不可盲目跟从。比如有些人体质偏热,到了秋季坐在凉石凳上也不觉有异,而有些人体质偏寒,可能往凉石凳上一坐就会寒气入体,导致生病,这就是由于体质不同引起的区别。

龙惠珍强调道,中医讲究的是阴阳平衡,就是要使身体处在这种平衡的状态之中,而能使自身达到平衡的状态,这种方式就是最适宜自己的养生之法。不要听信一些谣言和偏方,乱吃会造成身体失衡,也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