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久了起来眼前发黑?不一定是因为低血糖,小心是它!

发布时间:2024-07-23 19:12:41

35岁的赵先生因蹲着整理物品时间较长,站起来时瞬间两眼发黑,身体摇晃着差点摔倒,脸色煞白,好几秒后才缓过神来,脸色慢慢恢复正常。

这一幕,把旁边的同事吓得不轻,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查,赵先生觉得没啥大碍,可能是蹲久了,但是同事坚决不放心,硬是陪着他去了医院。

就诊时,赵先生自述晕倒时没有呕吐,没有抽搐,但醒后感觉头晕乏力,没有腹痛,心前区也没有不适。

医生在了解赵先生的情况后,为他进行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血压88/59mmHg,心电图未见异常,头颅CT未见异常,血常规、电解质等化验未见异常,初步判断为直立性低血压,让他平卧休息,给予吸氧及药物治疗。

医生提醒,直立性低血压又称为体位性低血压,是指改变体位为直立位时,3分钟之内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比如头晕或晕厥。

直立性低血压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老年人、形体瘦高且身体虚弱的儿童以及青年女性较为常见。

相信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蹲下去猛地起身之后,会有明显的眩晕感、两眼发黑,甚至感觉站不稳,得好几秒或者好几分钟才能缓过来。

很多人把这归咎于低血糖或者贫血,但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低血压!

对于血压,人们普遍存在“怕高不怕低”的观念。

很多人习惯把低血压当成是“良性”的,觉得不像高血压那样容易引发中风、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些人甚至对其不管不顾。

其实并非如此,低血压同样可怕,会导致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比如冠脉灌注不足时,就会引起心肌缺血。

一、低到什么程度才算低血压?

当患者的血压值持续低于正常水平,也就是血压低于90/60mmHg,就可以判定为低血压。

低血压通常可以分为急性低血压和慢性低血压两种类型。

1.急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指的是患者血压突然降低,引发晕厥、意识丧失以及大小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

常见于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心律失常、严重创伤感染的患者。

2.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常见于生理性低血压的人群,可分为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继发性低血压等。

体质性低血压:也叫原发性低血压,常见于体质较为虚弱的中青年妇女及老人,除了血压低之外,机体器官没有明显的缺血、缺氧症状,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

体位性低血压:指突然改变体位后,血压出现下降的情况,像是从平卧位或下蹲位突然变为直立位,或者长时间站立时发生。

继发性低血压:又称为症状性低血压,可见于服用降压药物后导致的低血压。

其他:比如餐后低血压、高山性低血压等。

二、低血压不可轻视,这4类人平时得多留意

1.四肢血压不对称者

在临床上,四肢血压不对称容易导致低血压。

要是身体某个部位的血压较高,某个部位血压较低,极其不对称,说明患者身体某些部位的血管比较狭窄,身体血液流通会受到阻碍,时间一长血液无法正常运行,就很容易引起低血压。

2.营养不良者

如果长期饮食不合理或者过度节食,可能致使体内营养摄入不足,患者会出现体重下降、贫血、低血压等症状。

3.心率过慢者

从医学角度来讲,如果患者总是容易突然晕倒,建议最好去医院先检查一下心率。

因为患者要是存在心率过慢的情况,脑部可能无法及时供血,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血液容量减少,时间长了就会导致低血压的情况发生。

对于心动过缓、血压过低的情况,需要完善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心跳和血压的降低情况及严重程度,完善电解质、甲状腺功能的测定等,查看有无继发性因素引起的心跳减慢与血压降低。

4.患有某些疾病者

比如患有糖尿病、帕金森病及一些神经变性疾病,或者有心血管问题的人群,容易诱发低血压。

另外,孕期低血压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孕早期和孕中期。

因为孕期激素如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增加可能导致血管舒张,以及孕期孕妇的血容量会增加以适应胎儿的生长发育,但过多的血容量可能导致血压下降。

三、4个办法把血压“提上去”

1.合理健康饮食

保持营养均衡,多吃补气血、富含维生素及蛋白丰富的食物,来提升血压。

平时可以多吃猪血、鸭血、羊血、大枣、枸杞、桂圆等补气养血的食物,同时还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与神经功能,有助于升高血压。

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包括海参、鱼肉、瘦牛肉、瘦猪肉、牛奶、羊奶、鸡蛋等。

除了上述食物外,低血压患者还可以适当吃咸一点,比如适当吃咸菜、咸鸭蛋等,因为稍微咸一点的食物对提升血压也有一定的帮助。

平时要少吃有辅助降压效果的食物,比如芹菜、冬瓜、荷叶茶、菊花茶等。

提示:对于BIM指数小于18.5的低血压人群,建议适量增重。

2.加强抗阻训练

低血压患者平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抗阻训练,比如平板支撑、使用握力器等,这些抗阻训练幅度较为缓和,能够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增加回心的血液流量,改善心脏血液的输出量,从而提高血压。

3.适当补水补盐

每天保证足够的水摄入量,正常成年人每天需要的水量大约是2000~3000ml,包括喝水、吃水果、吃饭时喝汤在内。

尤其是气温较高时,更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从而提升血压。

如果出汗特别多,可以通过喝淡盐水或功能饮料来为身体补充盐分,避免身体脱水。

4.保持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且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血压的稳定,同时还要避免劳累和疲劳,不要经常熬夜。

睡觉时,可以采取头高位睡姿,即将头部抬高15~25cm左右,有助于保持脑血流量,降低卧位高血压。早上起身时,动作要缓慢,给身体足够的时间调节血压,比如起床时可以做3个“30秒”:睁开眼睛躺30秒;坐起来等30秒;原地起立站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