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病中医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09 08:49:41
发布时间:2025-05-09 08:49:41
伤寒病在中医称为"伤寒",属于外感热病范畴,与西医伤寒杆菌感染不同,涵盖更广泛的外邪致病理论。
中医伤寒以张仲景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为核心,将病程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个阶段。太阳病表现为恶寒发热,可用麻黄汤发汗解表;阳明病高热烦渴,白虎汤清热生津;少阳病寒热往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不同阶段反映邪气由表入里的传变过程。
中医认为伤寒由风寒暑湿等外邪侵袭所致,寒邪束表则毛孔闭塞,卫阳被郁而发热。体质虚弱者更易感邪,如肺卫不固者遇风冷易发太阳病,脾胃虚寒者易转为太阴病。病机关键为正气抗邪与邪气入里的动态变化,治疗需根据邪正盛衰调整攻补策略。
伤寒论载方113首,桂枝汤调和营卫治太阳中风,麻黄汤发汗解表治太阳伤寒,大承气汤攻下热结治阳明腑实。现代临床常加减使用:高热加石膏、知母;咳嗽加杏仁、桑白皮;腹泻加葛根、黄芩,体现"同病异治"的辨证思想。
除内服汤药外,针灸取大椎、曲池退热,刮痧疏通太阳经祛邪,艾灸关元扶助阳气。高热期可用金银花、薄荷煎汤擦浴,恢复期以山药粥健脾,陈皮代茶理气。推拿手法点按风池、合谷穴,帮助疏通经络驱邪外出。
中医伤寒需与温病区别:伤寒多冬季发病,恶寒明显,传变按六经次序;温病四季可见,发热重恶寒轻,易化燥伤阴。现代肠伤寒属中医"湿温"范畴,治疗需结合白头翁汤等清热化湿方剂,必要时配合西医抗生素治疗。
伤寒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初期用葱白粥发散表邪,恢复期选黄芪炖鸡补益正气。避免生冷油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忌直吹冷风。练习八段锦"双手托天理三焦"动作帮助气机升降,配合呼吸吐纳增强卫阳之气。高热不退或神昏谵语需及时就医,防止邪陷心包等危重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