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有几种新冠疫苗 哪种新冠疫苗效果更好

发布时间:2021-08-12 10:34:44

目前我们知道新冠疫苗有三针的两针的,但我们不知道目前上市的新冠疫苗有多少种,要是接种新冠疫苗的话哪种比较好呢!

新冠疫苗目前有几种

1、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即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灭活疫苗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快速,安全性比较高,它是应对急性疾病传播通常采用的手段。灭活疫苗很常见,我国常用的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等都是灭活疫苗。

但灭活疫苗也有缺点,如接种剂量大、免疫期短、免疫途径单一等,而它最可怕的缺点是有时候会造成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使病毒感染加重,这是一种会导致疫苗研发失败的严重不良反应。

2、腺病毒载体疫苗

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用经过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作为载体,装入新冠病毒的S蛋白基因,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刺激人体产生抗体。S蛋白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细胞的关键“钥匙”,无害的腺病毒戴上S蛋白的“帽子”,假装自己很“凶”,让人体产生免疫记忆。

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点是:安全、高效、引发的不良反应少。

这种疫苗也有缺点,重组病毒载体疫苗研发需要考虑如何克服“预存免疫”。以进入临床试验的重组新冠疫苗为例,该疫苗以5型腺病毒作载体,但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5型腺病毒,体内可能存在能中和腺病毒载体的抗体,从而可能攻击载体、降低疫苗效果。也就是说,疫苗的安全性高,但有效性可能不足。

3、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DNA疫苗,是将编码S蛋白的基因,mRNA或者DNA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通俗的说,相当于把一份记录详细的病毒档案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

核酸疫苗的优点是:研制时不需要合成蛋白质或病毒,流程简单,安全性相对比较高。

缺点是:无成功先例,多数国家无法大规模生产,可能因价格较贵而难以普及到低收入国家。

4、重组蛋白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也称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它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新冠病毒最有可能作为抗原的S蛋白,把它注射到人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相当于不生产完整病毒,而是单独生产很多新冠病毒的关键部件“钥匙”,将其交给人体的免疫系统认识。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优点是:安全、高效、可规模化生产。这条路线有成功先例,比较成功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缺点是需要找到一个好的表达系统,这很困难。它的抗原性受到所选用表达系统的影响,因此在制备疫苗时就需对表达系统进行谨慎选择。

5、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是用已批准上市的减毒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共同刺激人体产生针对两种病毒的抗体。简单地说,这种疫苗就是低毒性流感病毒戴上新冠病毒S蛋白“帽子”后形成的融合病毒,可以一石二鸟,既能防流感又能防新冠。在新冠肺炎与流感流行重叠时,其临床意义非常大。由于减毒流感病毒容易感染鼻腔,所以这种疫苗仅通过滴鼻的方式就可以完成疫苗接种。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点是:一苗防两病,接种次数少,接种方式简单。

病毒减毒活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疫苗,我们平时常见的减毒活疫苗有: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等。

但减毒活疫苗的缺点是:研发过程漫长。

新冠疫苗打哪种好

按技术路线划分,5款疫苗分为三类:一是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重组蛋白疫苗,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三种路线的新冠病毒疫苗各有特色,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路线,最重要是结合抗原本身的特性、病原体本身的特性,采用适合的工艺研制出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疫苗,是疫苗成功的关键标准。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目前国内上市新冠病毒疫苗都是经过药监部门审查批准的,其安全性、有效性都是有一定数据做支撑的,可以放心接种。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邵一鸣介绍,对于有临时或紧急任务需要前往疫区、却没有足够时间等待的人群,更适合注射单针腺病毒载体疫苗。此外,单针接种能避免因各种原因打不上第二针,造成免疫效果不好。

单针疫苗也有不足之处。邵一鸣提示,单针腺病毒载体疫苗诱导的免疫反应强度一般弱于两针疫苗,在预防早期流行病毒时没问题,换成后期突变病毒时,保护效率大多会下降。所以,选择疫苗时,要根据需保护人群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地流行病毒的最新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判断、科学决策。

重组新冠疫苗为什么打三针

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目前适用于18周岁以上新型冠状病毒易感者,值得注意的是,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的免疫程序和其它两类有所不同,它是目前唯一一款三针程序的新冠病毒疫苗,相邻两剂之间的间隔时间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后6个月内完成。

绝大部分的受试者在接种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后没有发生不良反应,极少数受试者不良反应为轻度或中轻度,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晕或者硬结等,上述不良反应基本在1至3天内能够自愈。该疫苗接种2剂次后,76%的受试者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接种3剂次后,97%的受试者可以产生中和抗体,抗体水平较高,能够达到康复患者的血清抗体量2倍。

重组新冠疫苗和灭活新冠疫苗哪个好

一、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是最为传统的疫苗制备方法,也是目前最为成熟的疫苗制备方法,具体可以追溯到被誉为疫苗之父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

灭活疫苗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向体内注入经过人工灭活的病原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原),人体通过识别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抗体,一旦遭受外界特异性病毒入侵时,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质(抗体)从而抵抗病毒入侵的作用。

灭活疫苗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其安全性较好,但生产周期较长(60天以上),免疫原性变弱,需要多次免疫及加强免疫。

二、重组蛋白疫苗是将最有效的抗原成分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在体外细胞中来表达。体外细胞是工程细胞株在生物制品中常用到的细胞,类似于工业发酵的方式,最后制成疫苗。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究员严景华介绍,整个生产过程是蛋白表达和纯化的过程,没有活病毒参与,所以生产过程是安全的,也容易大规模生产。从过去重组蛋白疫苗的使用过程和前期实验结果来看,重组蛋白疫苗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不良反应率比较低。疫苗采取2—8摄氏度冷藏,对运输和储存条件要求低;采取两到三针免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