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患者为什么会发热?感冒时会发烧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1-08-04 16:32:35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人体正常体温以及什么叫发热。

不少人认为正常人的体温应该是恒定不变的,所以称“恒温”。但事实上每个个体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以及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尤其是体内与体表)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别的,然而这些差别(或波动)有一个范围。经调查与测定,中国人的腋窝温度为36.0~37.4℃;舌下温度为36.7~37.7℃,直肠温度(常称为肛温)37.0~38.0℃。在一天之中,清晨2~5时体温最低,下午5~7时体温最高。此外,女性体温通常比男性高

0.3℃。妇女在月经前期、妊娠期,以及人们在剧烈运动时,体温也会一过性升高。

人体体温的维持与调节是在体温中枢控制下完成的,它主要依赖于产热与散热的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产热大于散热,人体体温便会升高。由于某种原因若人体体温超过正常值0.5℃,即可称为发热,人们一般称它为发烧。临床上按发热的高低,划分下列几种分度:①低热:37.4~38.0℃(含);②中等度热:38.0~39.0℃(含);③高热:39.0~41.0℃(含);④超高热

41.0℃以上。

大多数的发热是由引起发热的物质作用所致。医生们将这类物质称为“致热原”。在感冒中这种致热原是引起感冒的各种病毒。由于病毒属于传染性生物因子,所以感冒的发热属于“传染性发热”,而感冒病毒原非机体本身的组织,它们是“入侵者”,所以又将它们称为“外源性致热原”,以便区别于“内源性致热原”。

其实,除了病毒可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引起患者发热外,更主要的还是由机体本身的“内源性致热原”引起的发热。原来,当病毒人侵时,病毒及其产物刺激了人体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巨噬细胞,使后者释放出“内源性致热原”,它们又作用于人体颅内的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产热过程增强,散热过程减弱,于是机体的体温便开始升高。

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一般只局限于鼻咽部炎症,因此通常感冒患者不发热,或者只有低热,即37.4~38.0℃(含)。假如伴有其他部位的炎症,则体温会升高,甚至出现高热。发热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3个阶段,即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及体温下降期。由于普通感冒一般不发热或只有低度发热,所以也无明显的发热3个阶段,而流感患者则体温可骤然上升,可于24小时达高峰(38.0~40.0℃),并且维持数天。这也是流感有别于普通感冒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