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有哪些?中成药治高血压
发布时间:2021-11-30 09:05:00
发布时间:2021-11-30 09:05:00
中成药是以中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具有组方严谨、疗效确切、便于携带、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深受广大高血压病患者的欢迎。2010年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指导临床中、西医合理使用中成药专业书籍一《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中所收载的抗高血压药共有8类。
1.泻下剂
当归龙荟丸
【药物组成】龙胆(酒炒)、大黄(酒炒)、芦荟、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盐炒)、栀子、青黛、当归(酒炒)、木香、麝香。
【功效】有泻火通便的功能。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证属肝经火旺(盛),肝气郁结,或随气逆,上扰清窍所致的头目眩晕、耳鸣耳肿、口苦胁痛、心中烦热、大便燥结、小便黄赤、目赤肿痛、脉弦数、舌苔黄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克,一天两次。
【注意事项】冷积便秘、阴虚阳亢之眩晕者慎用。
尿毒灵灌肠液
【药物组成】大黄、土茯苓、连翘、栀子、白茅根、桂枝、金银花、地榆、青黛、黄柏、龙骨(煅)、牡蛎(煅)、槐花、钩藤、蒺藜、丹参、红花、生晒参、麦冬、枸杞子。
【功效】有通腑泄浊、通利消肿的功能。适用于湿浊内阻、脾肾衰败所致的全身水肿、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无尿少尿、头痛烦躁、舌黄、苔腻、脉实有力者;慢性肾衰、尿毒症及肾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临床主要用于水肿、肾劳(溺毒)。
【用法用量】甲组,每瓶装20克;乙组,每瓶200毫升。应用时将甲、乙组(甲组10克、乙组100毫升)混匀,一次灌肠,一天1~2次。
【注意事项】患者直肠疾病或腹泻每日三次以上者,慎用。
2.清热泻火剂
牛黄上清丸(胶囊、片剂)
【药物组成】人工牛黄、菊花、连翘、荆芥穗、白芷、薄荷、黄芩、黄连、黄柏、栀子、石膏、赤芍、地黄、当归、川芎、冰片、桔梗、甘草。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解毒。临床用于头痛、眩晕;原发性高血压,且多因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症见头痛,伴有头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血管神经性头痛等症。
【用法用量】一般服水丸16粒(3克);大蜜丸1丸,1天两次。片剂一次服4片,1天两次。胶囊剂一次服3粒,1天两次。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所致的头痛眩晕、牙痛、咽痛等忌用。
3.祛风剂天麻头痛片
【药物组成】天麻、白芷、荆芥、川芎、当归、乳香(醋制)。
【功效】养血祛风,散寒止痛。有平肝潜阳的作用,临床可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伴有头胀痛、耳鸣等;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眩晕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1天3次。
【注意事项】肝火上炎、脾胃虚弱者慎用。
通天口服液
【药物组成】川芎、天麻、羌活、白芷、赤芍、菊花、薄荷、防风、细辛、茶叶、甘草。
【功效】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用于风阳上扰所致头晕目眩,呕吐,恶心,遇风尤甚者;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一般首次服10毫升,每天3次,3天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肝火上炎者慎用。
清脑降压片(胶囊、颗粒)
【药物组成】黄芩、夏枯草、决明子、槐花、钩藤、磁石(煅)、珍珠母、牛膝、地黄、当归、丹参、地龙、水蛭。
【功效】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头痛、项强、血压偏高。
【用法用量】片剂,一次4~6片;开水冲服颗粒剂,每次2~3克;胶囊剂,每次3~5粒,均1天3次。
【注意事项】湿热内蕴,痰火壅盛者禁用。孕妇忌用。气血不足性头晕、头痛及有出血倾向者均慎用。
杜仲双降袋泡剂
【药物组成】杜仲叶、苦丁茶,每袋3.5克。
【功效】平肝清热。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头晕;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泡,1次1袋,1天2~3次。
复方羚羊降压片
【药物组成】羚羊角、夏枯草、黄芩、桑寄生。
【功效】平肝泄热。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头胀、头痛、耳鸣;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片,1天2~3次。
安宫降压丸(胶囊)
【药物组成】牛黄、水牛角浓缩粉、天麻、黄连、黄芩、栀子、郁金、冰片、珍珠母、黄芪、党参、麦冬、白芍、五味子(炙)、川芎。
【功效】清热镇惊、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所致的眩晕、头晕、目眩、心烦、目赤、口苦、耳鸣耳聋;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蜜丸剂,1次1~2丸,每丸3克,1天2次。胶囊剂遵医嘱服用。
牛黄降压丸(胶囊)
【药物组成】人工牛黄、羚羊角、珍珠、冰片、水牛角浓缩粉、黄芩提取物、黄芪、党参、白芍、郁金、川芎、决明子、薄荷、甘松等。
【功效】清心化痰、平肝安神。用于心肝火旺、痰热壅盛所致的头晕目眩、头痛失眠、烦躁不安;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小蜜丸每次20~40丸,或大蜜丸1~2丸(1.6~3.2克);或胶囊剂2~4粒(每粒0.4克)。均1天1次。片剂遵医嘱。
复方罗布麻颗粒
【药物组成】罗布麻叶、菊花叶、山楂。
【功效】平肝泄热、镇静安神。用于肝阳上亢、肝火上攻所致的头晕、头胀、失眠;高血压病、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冲服15~30克,1天2次。
降压平片
【药物组成】夏枯草、菊花、葛根、地龙、珍珠母、地黄、桑寄生、薄荷脑、黄芩、淡竹叶、芦丁等。
【功效】清热平肝潜阳。用于肝火上扰所致头晕、目眩、耳鸣、口苦口干;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片,1天3次。
清肝降压胶囊
【药物组成】何首乌(制)、桑寄生、夏枯草、槐花(炒)、小蓟、丹参、葛根、川牛膝、泽泻(盐炒)、远志(去心)。
【功效】清热平肝,补益肝肾。用于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所致的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腰膝酸软、心悸不寐、耳鸣健忘、便秘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3粒(每粒0.5克),1天3次;或遵医嘱。
醒脑降压丸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郁金、玄精石、冰片、朱砂、珍珠母、辛夷、零陵香、雄黄等。
【功效】通窍醒脑,清心镇静。用于火热上扰阻窍所致的头晕头痛、言语不利、痰涎壅盛;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粒(每10粒重2.2克),1天1~2次。
山菊降压片(山楂降压片)
【药物组成】山楂、决明子(炒)、菊花、夏枯草、泽泻(盐制)、小蓟等。
【功效】平肝潜阳。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5片(每片0.3克),1天2次,或遵医嘱。
眩晕宁颗粒(片)
【药物组成】泽泻、菊花、陈皮、白术、茯苓、半夏(制)、女贞子、墨旱莲、牛膝、甘草。
【功效】利湿化痰,补益肝肾。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胸脘痞闷、腰膝酸软;高血压病、梅尼埃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6片(每片相当于总药材3克),1天3~4次。
4.祛湿剂
龙胆泻肝丸(颗粒、口服液)
【药物组成】龙胆、黄芩、栀子(炒)、车前子(盐炒)、泽泻、木通、当归(酒炒)、地黄、柴胡、炙甘草等。
【功效】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眩,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偏头痛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丸剂1次3~6克,或大蜜丸1次1~2丸(每丸6克),均1天2次。颗粒剂用温开水送服,1次4~8克,1天2次。口服液1次服10毫升,1天3次。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肾功能不全及无肝胆湿热者不宜服用。
心安宁片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山楂、葛根、珍珠粉。
【功效】补肾宁心,活血通络,化浊降脂。临床用于肾虚血瘀,髓海不足,瘀阻脑络所致高血压,症见头晕,头痛,夜寐不宁,目涩,耳鸣,舌暗红,脉沉细;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现代药理毒理研究证明,本品有一定降血脂和抗凝血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1次4~5片,1天3次。
5.化痰散结剂
夏枯草膏
【药物组成】夏枯草。
【功效】清火,散结,消肿。用于火热内蕴所致的头痛、眩晕、瘰疬、瘿瘤、乳痈肿痛;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乳腺增生、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9克,1天2次。
6.理血剂
愈风宁心片(胶囊)
【药物组成】葛根。
【功效】解痉止痛,增强脑及冠脉血流量。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神经性头痛,早期突发性耳聋。现代药理毒理研究证明,葛根有效成分有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等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1次5片,1天3次;胶囊剂,1次4粒,1天3次。
心脉通片
【药物组成】当归、丹参、毛冬青、牛膝、三七、决明子、钩藤、夏枯草、槐花、葛根等。
【功效】活血化瘀,平肝通脉。用于瘀血阻滞,肝阳上亢所致眩晕,症见头痛、头晕、项强、胸闷;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片,1天3次。
心可舒胶囊(片)
【药物组成】丹参、葛根、三七、山楂、木香等。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血。现代药理毒理研究证明,本品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和降血压作用。临床用于血瘀引起的胸闷、心悸、头晕、头痛、颈项疼痛;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4粒;或片剂,1次4片,均1天3次,或遵医嘱。
益脑宁片
【药物组成】炙黄芪、党参、制何首乌、灵芝、女贞子、墨旱莲(旱莲草)、桑寄生、天麻、钩藤、丹参、赤芍、地龙、山楂、琥珀、麦芽等。
【功效】益气补肾,活血通脉;有抗脑缺血、抗血栓、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用于肝肾不足、气虚血瘀所致的眩晕,症见眩晕、耳鸣、心烦少寐、心悸健忘、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舌质紫暗等;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5片,1天3次。
养血清脑颗粒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白芍、川芎、鸡血藤、延胡索、细辛等。
【功效】养血平肝,活血通络。适用于高血压血虚肝亢引起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
【用法用量】口服,1次1袋,1天3次。
7.补益剂
龟鹿补肾丸
【药物组成】鹿角胶(炒)、龟甲胶(炒)、菟丝子(炒)、淫羊藿(蒸)、续断、锁阳(蒸)、狗脊(蒸)、熟地黄、制何首乌、覆盆子(蒸)、金樱子(蒸)、炙黄芪、山药(炒)、酸枣仁(炒)、陈皮(蒸)、炙甘草等。
【功效】补肾壮阳,益气血,壮筋骨。用于因肾阳虚衰,精血不足,脑窍失于温煦濡养所致的头晕目眩、精疲乏力、耳鸣、舌淡苔薄、脉沉迟或细等;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4.5~9克;或大蜜丸1次6~12克;或胶囊剂2~4粒;或口服液10~20毫升,均1天2次。
健脑补肾丸
【药物组成】人参、鹿茸、杜仲(炭)、金牛草、狗鞭、川牛膝、山药、茯苓、白术(麸炒)、肉桂、桂枝、酸枣仁(炒)、远志(甘草水制)、龙骨(煅)、牡蛎(煅)、金樱子、砂仁、豆蔻、当归、白芍(酒炒)、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炒)、蝉脱、甘草等。
【功效】健脑补肾,益气健脾,安神定志。用于脾肾两虚、脑髓失养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腰酸,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舌淡苔薄,脉沉细;高血压、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15粒,1天2次。淡盐水或温开水送服。
益龄精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桑椹、女贞子(酒蒸)、菟丝子(酒蒸)、金樱子、川牛膝(酒蒸)、豨莶草(蜜酒蒸)等。
【功效】滋补肝肾。用于肝肾亏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毫升(小瓶),1天2~3次。
归芍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酒炒)、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等。
【功效】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耳聋,乏力;原发性高血压、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或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丸(9克),均1天2~3次。
杞菊地黄丸(片、口服液、胶囊)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枸杞子、菊花、茯苓、泽泻、牡丹皮等。
【功效】滋肾养肝;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的作用。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或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9克);片剂1次3~4片;口服液1次10毫升;胶囊剂1次5~6粒。均1天2~3次,或遵医嘱。
养阴降压胶囊
【药物组成】龟甲(沙烫)、白芍、天麻、钩藤、珍珠层粉、赭石(煅,醋淬)、夏枯草、槐花、牛黄、冰片、人参、五味子(醋炙)、大黄(酒炙)、石膏、吴茱萸(醋炙)、土木香等。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安神。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症见头晕、头痛、颈项不适、目眩、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高血压病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6粒,1天2~3次。
首乌丸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桑椹、墨旱莲、女贞子(酒制)、黑芝麻、牛膝(酒炙)、菟丝子(酒蒸)、补骨脂(盐炒)、地黄、金樱子、豨莶草(制)、桑叶(制)、金银花(制)等。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乌须发。用于肝肾两虚所致的头晕眼花,耳鸣,腰酸,肢麻,须发早白,舌淡或红,脉沉细;高脂血症、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6克,1天2次。
六味地黄胶囊(颗粒、片、软胶囊、丸)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等。
【功效】滋阴补肾;有增强免疫、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增强机体非特异抵抗力等作用。用于因先天肾阴不足,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或房劳精耗,以致脑髓空虚,而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耳鸣;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胶囊剂1次8粒,颗粒剂1次5克,片剂1次8片,软胶囊1次3粒,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浓缩丸1次8丸,均1天2~3次。
健延龄胶囊
【药物组成】熟地黄、何首乌(制)、黄芪、黄精、山药、西洋参、黑芝麻、芡实、天冬、龙骨、琥珀、黑豆、侧柏叶等。
【功效】补肾填精,益气养血。用于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大病久病尚未康复,或劳倦过度,以致肾虚精亏,气血不足而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食欲减退,腰膝酸软;或清窍失养而见眩晕、健忘、耳鸣、失眠、面色无华等症;高血压、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4粒,1天2次。疗程8周。或遵医嘱。
生血宝颗粒
【药物组成】制何首乌、黄芪、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白芍、狗脊等。
【功效】滋养肝肾,益气生血。用于因先天不足,或年老体亏,或久病伤身,或劳伤过度,以致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清窍失养而见眩晕,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腰膝酸软,食少;贫血、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次8克,1天2~3次。
还精煎口服液
【药物组成】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桑椹、女贞子、沙苑子、锁阳、钟乳石、菟丝子、牛膝、续断、白术(炒)、远志(炙)、石菖蒲、菊花、地骨皮、车前子、细辛等。
【功效】补肾填精,阴阳两补,益元强壮。用于肾虚所致眩晕,1症见头晕、心悸、腰酸肢软;原发性高血压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毫升,1天2~3次。
还少胶囊
【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药(炒)、枸杞子、山茱萸、五味子、牛膝、楮实子、杜仲(盐制)、巴戟天(炒)、小茴香(盐制)、肉苁蓉、远志(甘草炙)、石菖蒲、茯苓、大枣(去核)等。
【功效】温肾补脾,养血益精。用于因脾肾亏损,精血不足,脑窍失养所致的头晕目眩,神疲,耳鸣,牙根酸痛,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高血压、贫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次5粒,1天2~3次。
8.安神养血宁心剂
天王补心丸
【药物组成】地黄、天冬、麦冬、酸枣仁(炒)、柏子仁、当归、党参、五味子、茯苓、远志(制)、石菖蒲、玄参、丹参、朱砂、桔梗、甘草等。
【功效】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因肾阴虚、心脏失养所致心悸,症见气短、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室性早搏等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次6克,小蜜丸1次9克,大蜜丸1次1丸(9克),浓缩丸1次8丸,1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