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在生活中较为普遍,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严重程度的区分。太乙堂梁院长从中医角度为大家解析,胃病可结合症状、舌脉及病程等多方面进行等级划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身胃部健康状况。
轻度胃病:主要表现为偶尔出现上腹部胀满、嗳气、食欲不振等症状,通常在饮食不规律或情绪波动后发作,持续时间较短,休息或简单调理后可缓解。中医认为,这多是胃气失和所致,可能因饮食积滞、肝气犯胃引起。比如年轻人聚餐后出现胃胀不消化,或因工作压力大、情绪焦虑导致食欲下降,就属于此类。梁院长建议,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少食多餐,避免生冷油腻食物,配合顺时针按摩腹部,能有效改善症状。
中度胃病:症状发作较为频繁,疼痛程度有所加重,可能伴有反酸、烧心、恶心等表现,对日常生活有一定影响。从中医辨证来看,多涉及脾胃虚弱、湿热蕴胃等证型。例如,长期脾胃虚弱的人,稍食生冷或油腻食物,就会出现腹痛、腹泻;湿热蕴胃者,常有胃脘灼痛、口苦口臭等症状。此时仅靠生活调理效果有限,梁院长表示,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中药进行调理,同时配合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增强脾胃功能。
重度胃病:除了上述症状持续且严重外,还可能出现消瘦、便血、呕血等情况,病程较长且容易反复发作。中医认为,这往往是久病入络,气血瘀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的表现。重度胃病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进一步发展。梁院长提醒,一旦出现这类症状,需及时就医,通过胃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在治疗上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中医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健脾益胃为原则,改善胃部内环境,缓解不适症状。
太乙堂梁院长强调,了解胃病等级划分,有助于大家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无论处于哪个阶段,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关注胃部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帮助,都是养护胃部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