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堂梁世界院长在中医临床诊疗与术后调理方面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为患者解决病痛。在接诊直肠癌手术后出现牙齿疼痛的患者时,梁院长常结合中医理论与实践经验,采用针灸疗法进行调理。他指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有效缓解牙齿疼痛症状,促进身体恢复。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梁世界院长推荐的3个应对直肠癌手术后牙齿疼痛的针灸穴位。
一、合谷穴:清热通络,止痛要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位于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梁世界院长介绍,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循行经过下齿,当直肠癌手术后,人体正气受损,外邪易循经上扰,引发牙齿疼痛。合谷穴具有清热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刺激该穴位能有效疏散阳明经的风热之邪,调和气血,从而减轻牙齿疼痛。在针灸操作时,一般采用直刺0.5-1寸,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佳,留针20-30分钟。梁院长提醒,孕妇不宜针刺此穴,以免引起不适。
二、太溪穴: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直肠癌手术及后续治疗过程中,人体阴液易受损,肾阴不足,虚火内生,循经上炎至牙齿,导致疼痛。太溪穴能滋阴补肾、清热生气,针刺或艾灸此穴,可起到滋阴降火、引火归元的作用,从根源上缓解因阴虚火旺引起的牙齿疼痛。针刺时,可直刺0.5-0.8寸,留针期间可适当行针以增强针感;艾灸则可用温和灸,每次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舒适为宜。
三、颊车穴:疏通局部气血,快速止痛
颊车穴位于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此穴属于足阳明胃经,直接作用于面部牙齿周围,能疏通局部气血,快速缓解疼痛。梁世界院长表示,对于直肠癌手术后牙齿疼痛,尤其是疼痛部位在面颊附近的患者,针刺颊车穴效果显著。针刺时,一般向地仓穴方向斜刺0.5-1寸,使针感扩散至牙齿周围,留针过程中可配合轻微捻转手法,加强止痛效果。
梁世界院长强调,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刺手法及刺激强度。同时,针灸治疗可与中药调理、生活调摄等方法相结合,更好地缓解直肠癌手术后牙齿疼痛症状,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