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看到红斑狼疮患者面部对称分布的“蝴蝶斑”,都会心生好奇:这些红斑究竟从何而来?在中医理论中,皮肤表面的异常症状,往往是体内脏腑、气血失衡的外在表现,“蝴蝶斑”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红斑狼疮所出现的“蝴蝶斑”,与热毒、血瘀、阴虚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先天禀赋不足是重要内因,这类人群体质相对较弱,易受外邪侵袭。当外界温热毒邪趁虚而入,进入体内后,犹如干柴遇烈火,迅速炽盛。热毒蕴结于血脉,迫使血液运行加速,甚至灼伤脉络,血溢脉外,反映在皮肤上,就形成了红斑。
血瘀也是导致“蝴蝶斑”出现的关键因素。一方面,热毒灼伤血脉,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运行不畅,进而形成瘀血;另一方面,疾病日久,正气受损,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不足,同样会造成气血瘀滞。瘀血阻滞于面部皮肤,气血不能正常滋养肌肤,于是红斑颜色加深、质地变硬,呈现出“蝴蝶斑”的特征。
此外,阴虚在“蝴蝶斑”形成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热毒在体内久留,会不断耗伤人体阴液,导致阴虚火旺。阴虚则无法制约阳气,虚火上炎,熏蒸面部皮肤,使得红斑持续存在且难以消退。同时,阴虚还会加重血瘀,二者相互影响,让“蝴蝶斑”的症状愈发明显。
除了红斑,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其他症状,如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舌红少苔等阴虚之象,或是疼痛、面色晦暗等血瘀表现。
中医应对“蝴蝶斑”,注重从整体调理入手。在中药治疗上,常选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阴降火的药材配伍成方,以清除体内热毒,改善血瘀状态,滋养阴液。同时,中医也强调生活与饮食的调养,建议患者避免日晒,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能会加重热毒症状;饮食上可适当食用具有滋阴凉血作用的食物,如鸭肉、莲藕等,少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减少对体内阴阳平衡的扰动。
通过中医对“蝴蝶斑”成因的解读可以看出,这些皮肤症状是身体内部失衡的信号,而整体调理的思路,能帮助改善症状,让身体逐渐恢复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