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念里,人体的各项机能与自然界的规律紧密相连,早起这一日常行为,对60岁后的血糖调控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了解并遵循相应的原则,能更好地维持血糖稳定,守护身体健康
60岁后早起,一个不要是不要猛起。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的气血运行相对缓慢,身体各器官也处于逐渐苏醒的状态。尤其是老年人,血管弹性有所下降。如果早上醒来立刻猛起身,气血无法及时供应到大脑等重要部位,容易导致头晕目眩,甚至可能引发血压波动,间接影响血糖的稳定。从中医气血运行理论来讲,早上起床应遵循“缓则安”的原则。醒来后,可先在床上躺几分钟,活动一下四肢,让气血慢慢流通起来,再缓缓坐起,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能避免因突然起身对血糖和血压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个不要是不要空腹晨练。很多老年人有早起晨练的习惯,这本身对身体有益,但空腹晨练却可能给血糖带来较大冲击。早晨起床后,身体经过一夜的消耗,血糖水平相对较低。此时若进行剧烈的晨练,身体会进一步消耗血糖,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中医强调人体阴阳平衡,早晨人体阳气逐渐生发,空腹剧烈运动过度消耗气血,打破了阴阳平衡,不利于身体健康。60岁后的老人在晨练前,可适量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一片全麦面包、一杯温牛奶等,为身体补充能量,稳定血糖,再进行适度的晨练,如打太极拳、散步等较为温和的运动,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第三个不要是不要立即进食过甜食物。一些老年人认为早起吃点甜食能快速补充能量,但这其实并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中医认为,过食甜食易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早上人体脾胃功能刚刚开始复苏,此时立即进食大量甜食,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影响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以及血糖的代谢。长期如此,血糖容易出现较大波动。早起后,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这些食物既能滋养脾胃,又不会使血糖快速上升,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状态。
60岁后的老年人,在早起时牢记这“3不要”,从生活细节入手,遵循中医养生原则,对稳定血糖、保持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