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人的体质大致可分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等。不同体质在肾结石的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针对性地预防肾结石。
湿热质人群在肾结石患者中较为常见。这类人通常形体偏胖,面部易出油,常感口苦口干,舌苔黄腻。中医认为,湿热内生,蕴结下焦,影响肾脏和膀胱的气化功能。肾脏主水液代谢,膀胱为州都之官,贮藏和排泄尿液。当湿热阻滞,尿液的正常排泄受影响,其中的杂质就容易凝结成石。比如长期喜食辛辣、油腻、甜食等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内生湿热。像一些从事高温工作,又不注意补充水分的人,体内湿热更易积聚,患肾结石的几率就会增加。
阳虚质的人也易被肾结石盯上。阳虚质者往往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腰膝酸软。肾阳是人体阳气之根本,肾阳不足,肾脏对水液的蒸腾气化功能减弱。水液在体内代谢缓慢,就容易停滞,形成痰湿等病理产物。这些痰湿与尿液中的矿物质等结合,日积月累,就可能形成结石。例如一些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阳逐渐亏虚,加上运动量减少,身体代谢功能下降,肾结石的发病风险也随之升高。
痰湿质人群同样需要警惕肾结石。痰湿质的人一般体型肥胖,腹部松软,常感觉肢体困重。由于体内痰湿积聚,阻碍气血运行,肾脏的气血供应也会受到影响。气血不畅,肾脏功能失常,尿液中的杂质就难以顺利排出体外,从而增加了结石形成的可能性。日常饮食中,过量摄入肥甘厚味,又缺乏运动,会进一步加重痰湿体质,提高患肾结石的概率。
从中医体质角度看,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等人群相对更容易患肾结石。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体质的人就不会患病。无论何种体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预防肾结石的关键。比如饮食均衡,避免过食辛辣油腻;适量饮水,每天确保1500-2000毫升的水分摄入,以促进尿液排泄,冲刷尿路;坚持适度运动,增强身体代谢功能。定期体检也必不可少,以便及时发现和干预肾脏问题,守护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