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太乙堂梁世 界:中医拔罐辅助调理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常给患者带来烧心、反酸等困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中医领域,拔罐这一传统疗法,能对胃食管反流起到辅助调理作用,助力缓解症状,改善身体状态。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多因脾胃功能失调,胃气上逆所致。人体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气血在其中运行。当脾胃功能失常,经络气血阻滞,就容易引发病症。拔罐借助罐内形成的负压,吸附在特定穴位上,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进而对胃食管反流起到辅助改善效果。

中脘穴是拔罐调理胃食管反流的关键穴位之一。它处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方4寸处,作为胃的募穴,与胃腑紧密相连。在此处拔罐,能有效激发胃的功能活动,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吸收,使胃气顺畅下行,减少反流发生。拔罐时,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在中脘穴处闪罐或留罐5-10分钟。闪罐即快速将火罐吸附并拔下,反复操作;留罐则是将火罐吸附在穴位上保持一段时间。操作时要密切观察皮肤变化,以皮肤微微泛红为宜。

足三里穴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该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为人体重要保健穴位,拔罐刺激它可调节脾胃、补中益气。对于胃食管反流患者,拔罐足三里能促进胃肠蠕动,提升脾胃消化功能,缓解因胃气上逆产生的不适。操作时,可在足三里穴留罐5-10分钟,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脾胃功能。

在进行拔罐调理时,需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选择专业的拔罐器具,确保器具清洁卫生。拔罐环境应温暖舒适,避免受寒。皮肤有破损、溃疡、过敏,以及体质虚弱、孕妇等人群,不宜拔罐。拔罐后,皮肤毛孔张开,要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洗澡,以防寒邪入侵。

拔罐作为中医传统疗法,能辅助调理胃食管反流。但需明确,它只是辅助手段,若胃食管反流症状严重,务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将拔罐与其他治疗方式、良好生活习惯相结合,能更好地缓解症状,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