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正常数值范围是:(100-300)×10^9/L)在我们身体承担着止血和凝血的重任,一旦暴跌持续数值在50以下需要引起重视,血小板减少会引起失血过多、皮肤病(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斑点)、更严重的引起胃和肠道出血,危及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有3个隐藏杀手,它们正在“偷走”你的血小板。
杀手一:药物副作用
许多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带来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常见的抗生素,如氯霉素,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解热镇痛药,像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让它们无法正常发挥凝血作用。若因病情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一定要定期监测血常规,关注血小板数量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杀手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对血小板造成影响。大量食用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使得造血原料不足,进而影响血小板生成。此外,酒精会抑制血小板的生成和功能,长期酗酒会让血小板数量持续下降。我们应当调整饮食结构,多吃富含铁、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呵护血小板健康。
杀手三:过度劳累
如今生活节奏快,不少人长期熬夜加班,作息紊乱。长时间过度劳累,会让身体内分泌失调,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免疫系统一旦失衡,就可能错误地攻击血小板,导致其数量减少。很多人或许没意识到,每晚熬夜追剧、打游戏,连续高强度工作,都在无形中给血小板带来伤害。为了自身健康,务必规律作息,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时间,给身体充分的恢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