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领域,甲状腺结节并非单一病症,而是依据患者不同表现,细分为多种证型,这种辨证方式对精准治疗意义重大。太乙堂梁院长指出,了解自身所属的中医辨证类型,能帮助甲状腺结节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改善病情。
常见的当属气滞痰凝型。这类患者通常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甲状腺部位能摸到结节,质地一般较为柔软,且在情绪激动时,结节可能会有轻微胀痛感。从中医理论来看,肝主疏泄,若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滞,就会影响津液的输布,导致痰湿内生,痰气相互搏结,停聚于颈部,从而形成甲状腺结节。日常生活中,这类患者可能还伴有胸闷、胁肋胀满、喜欢叹气等症状。
痰瘀互结型患者的结节质地相对较硬,有的甚至能在颈部明显摸到肿块。其形成原因是痰湿长期阻滞在体内,阻碍了气血的运行,进而导致瘀血内生,痰与瘀相互纠结,使结节愈发顽固。此型患者的舌象往往表现为舌体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也较为曲张。除甲状腺结节外,还可能出现颈部刺痛、面色晦暗等症状。
气阴两虚型甲状腺结节患者,除了有结节存在,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等表现。这是由于疾病迁延不愈,损耗人体正气,导致气与阴液均不足。气不足,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能力就减弱;阴液亏虚,不能滋养脏腑经络,使得甲状腺结节在这种虚弱的身体状态下难以消散。这类患者平时可能比较容易出汗,活动后症状会加重,舌红少苔或舌淡苔少。
太乙堂梁院长强调,中医辨证为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提供了方向。患者可对照自身症状,初步判断所属证型,但终还需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进行准确辨证,从而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如中药调理、针灸等,以更好地应对甲状腺结节,促进身体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