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里,人体体质多样,不同体质在疾病易感性上存在差异。太乙堂梁院长指出,从中医体质角度分析,有几类人相对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结节。
气郁质人群首当其冲。这类人往往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易多愁善感、焦虑抑郁。肝主疏泄情志,长期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而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多与肝郁气滞、痰气交阻相关。气郁质者因肝气不畅,体内气机阻滞,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凝聚成痰,痰气相互搏结于颈部,就容易引发甲状腺结节。生活中,这类人常伴有胸闷、胁肋胀满、喜欢叹气等表现。
痰湿质人群也需警惕。此体质者多体型肥胖,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常感肢体困重。中医认为,脾胃为生痰之源,痰湿质的形成多因脾胃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聚湿成痰。当体内痰湿积聚过多,再加上气机不畅,痰湿就容易在颈部等部位凝结,形成甲状腺结节。这类患者的舌苔通常厚腻,舌体胖大,边缘可能有齿痕。
血瘀质人群同样易受甲状腺结节困扰。血瘀质者血液运行不畅,体内有瘀血阻滞。气血相互依存,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甲状腺结节形成过程中,若气滞时间久了,往往会导致血瘀,使得结节愈发顽固。血瘀质人群常见面色晦暗、皮肤粗糙,舌下脉络曲张,女性还可能伴有痛经、经色紫暗有血块等症状。
此外,阴虚质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也易患甲状腺结节。阴虚质者体内阴液亏虚,虚火内生。虚火上炎,灼津为痰,痰气互结于颈部,可能引发甲状腺结节。这类人常表现为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少苔等。
太乙堂梁院长强调,了解自身中医体质与甲状腺结节的关联,有助于高危人群提前预防。比如气郁质者,可通过调节情绪、培养兴趣爱好来疏肝理气;痰湿质者,注意饮食清淡、加强运动以健脾利湿化痰。但需明确,体质只是疾病易感性的参考,若发现颈部有异常结节,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