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仲博中医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新技术 + 老经验:中西医结合护理银屑病的实践心得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的治疗常面临“起效与复发”“局部与整体”的双重挑战。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教授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教授联合指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实现‘靶向抗炎’与‘整体调理’的协同,将复发率降低40%以上。”本文结合临床实践,解析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创新融合路径。

一、中西医结合的核心逻辑:标本同治,双轨发力

西医视角:

银屑病是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亢进性疾病,生物制剂(如IL-17抑制剂)可精准阻断炎症通路,快速控制皮疹。

皮肤屏障受损是关键环节,需通过保湿剂、光疗等修复局部皮损。

中医视角:

病因归为“血热、血瘀、血虚”,治疗以清热凉血(如犀角地黄汤)、活血化瘀(如桃红四物汤)、养血润燥(如当归饮子)为核心。

外治法(中药药浴、针灸)直接作用于病位,改善局部微循环与免疫状态。

二、西医新技术:靶向治疗与中医调理的协同增效

1.生物制剂+中药内服:减毒增效

案例:45岁患者王先生使用司库奇尤单抗3个月后皮疹消退80%,但出现口干、失眠等“阴虚火旺”症状。

中西医方案:

西医:维持生物制剂剂量,加用维生素B族;

中医:辨证开具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清虚热)+麦冬、沙参代茶饮,2周后不适症状消失,皮疹未复发。

机制:中药调节体液免疫,减少生物制剂对Th1 细胞的过度抑制,降低感染风险。

2.窄谱UVB光疗+中药外洗:强化局部疗效

西医:每周3次光疗,抑制表皮细胞过度增殖;

中医:光疗后用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煎剂(各30g,煎水过滤)湿敷患处,减轻红斑与瘙痒。

研究数据:中药中的黄酮类成分可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耐受性,使光疗剂量减少20%,疗效提升15%。

三、中医老经验的现代化应用:传承创新

1.中药药浴的“科技升级”

经典配方改良:

血热型:紫草、赤芍、丹皮各30g,煎水后加入燕麦提取物(10g/L),缓解瘙痒并修复屏障;

血瘀型:桃仁、红花、川芎各20g,加黄酒50ml促进透皮吸收,配合低频脉冲电流(10Hz)增强药物渗透。

操作规范:药浴水温38-40℃,时间15分钟,浴后立即涂抹凡士林封包,避免水分流失。

2.针灸联合西医护理:调节全身免疫

主穴选择:曲池(清热)、血海(活血)、三阴交(养血),配合皮损局部围刺(每处皮损周围3-5针,改善微循环)。

协同效应:针灸后外用卡泊三醇软膏,药物吸收率提升30%;研究显示,每周2次针灸可使IL-17水平下降25%,延长缓解期。

四、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核心策略

分期论治,动态调整:

西医:维生素D3衍生物维持,保湿剂修复屏障;

中医:当归、黄芪煲汤调理气血,药浴方改用养血润燥类(如熟地、麦冬)。

西医:生物制剂快速控制炎症,配合冷敷缓解红肿;

中医:金银花、蒲公英煎水代茶饮,内服清热解毒。

急性期(皮疹鲜红、瘙痒剧烈):

稳定期(皮疹变暗、鳞屑增多):

饮食调理:中西医双重抗炎

西医抗炎:每日20g亚麻籽粉(Omega-3)+150g深海鱼,抑制Th17细胞活化;

中医辨证:血热型忌食羊肉、辣椒,血瘀型宜食山楂、木耳,血虚型多吃红枣、黑芝麻。

心理干预:情志调理与正念结合

中医:耳穴压豆(神门、皮质下、内分泌穴)调节植物神经,改善焦虑失眠;

西医:正念冥想降低皮质醇,每日15分钟呼吸练习,减少压力对HPA轴的激活。

五、专家问答:破解中西医结合疑虑

Q:中药会影响生物制剂效果吗?张教授:需间隔1-2小时服用,避免鞣质类中药(如五倍子、石榴皮)与生物制剂形成复合物,降低吸收率。

Q:中西医结合护理费用高吗?李教授:中药药浴、针灸等项目医保报销比例达70%,叠加西医基础治疗,月均费用与单一生物制剂疗法相近,但疗效更持久。

六、实践心得:从“对抗”到“平衡”的护理哲学

中西医结合并非简单“1+1”,而是通过以下维度实现深度融合:

局部与整体:西医控制皮损,中医调理体质,减少复发根源;

快速与持久:生物制剂快速起效,中药巩固疗效,延长缓解周期;

治疗与养护:光疗、药浴改善症状,饮食、针灸提升生活质量。

正如张教授所言:“现代医学需要传统智慧的‘整体观’,中医也需要科技赋能的‘精准性’。”银屑病患者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一人一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让新技术与老经验共同守护皮肤健康,实现“标本兼治”的终极目标。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