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目:紧密相连的内在纽带
中医经典理论称“肝开窍于目”。肝血是眼睛的滋养源泉,肝血充足,眼睛视物清晰、炯炯有神。若肝脏功能异常,肝血亏虚,眼睛便会受影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损伤肝脏气血,常出现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症状,这是肝脏通过眼睛“呼救”。
眼部干涩:阴虚津亏的外在表现
眼部干涩常见,中医认为多是体内阴虚津亏的反映。人体阴液对脏腑组织起滋润濡养作用,阴虚时阴液匮乏,无法润泽眼部,就会干涩难受。长期熬夜、过度用眼或患慢性疾病耗损阴液的人群易出现此症状,还伴有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等。中医常用沙参、麦冬等滋阴润燥的药材调理。
目赤肿痛:火热之邪的侵袭迹象
目赤肿痛即眼睛发红、疼痛,中医认为多与火热之邪侵袭有关。外感风热或脏腑积热,使火热之邪循经络上炎至眼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目赤肿痛。肝火上炎时,患者还会有头痛、头晕、口苦咽干、情绪急躁等症状。中医常用菊花、决明子等清热泻火药物治疗。
视力模糊:气血脏腑的隐忧体现
突然视力模糊,中医认为可能是气血不足,眼睛得不到充足滋养;也可能是肝肾亏虚,精血无法上行。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肝肾亏虚,更易出现视力问题。中医会根据病因,用八珍汤补气血,或用六味地黄丸滋肝肾。
眼部水肿:水液代谢失常的警示
眼部水肿,尤其晨起明显,可能与水液代谢失常有关。肺、脾、肾三脏在水液代谢中至关重要,功能失调会使水湿停聚眼部。脾失健运,眼皮就会浮肿。中医会根据脏腑病变,采用健脾利湿等方法调节水液代谢。
眼睛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窗口,眼部异常不可掉以轻心,应关注整体状况,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以便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疾病,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