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首页 /

特色诊疗

/

文章详情

太乙堂李鑫:雨水养生,重在防湿邪调脾胃

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虽然雨水节气并未迎来春天,但是,民间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说法,此时冰雪消融,天气转暖,大地生机萌动,人们离春季越来越近了。

春季是肝主令。假如肝气有余,就会影响到其他的脏腑,首当其冲的是脾。肝在五行属木,脾是土。正常情况下是木克土,如果木有余以后,它就会克脾过盛,进而影响脾的运化。疏肝是雨水养生的关键。可以适当灸以下穴位。

①大椎穴

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灸之可益气壮阳,防治风寒。

②肾俞穴

人体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脏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本穴物质为肾脏输出的寒湿水气,所处为天部,为卫外之护盖,故名高盖。灸之可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③肝俞穴

肝之背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俞,经穴名。出《灵枢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肝之背俞穴。肝,肝脏也。俞,输也。肝俞名意指肝脏的水湿风气由此外输膀胱经。散发肝脏之热。

④中脘穴

中脘穴是胃的经气汇集之处,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穴为主进行调理。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可调理脾胃,祛除湿气,能有效缓解胃部疾病的各种症状。

⑤足三里

足三里是胃经的穴位,《四总穴歌》提到“肚腹三里留”,说明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肠导滞之功。

足三里同时是防病、养生、保健的第.一大穴,民间甚至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每天灸一灸,营养程度就像鸡汤一样滋补。

阅读全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专家 MORE>
  • 戴春海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张九方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
  • 梁世界 主任医师
    南京太乙堂中医院 中医肿瘤科